心理学家罗杰斯说:“一个人的满足感来自‘无条件积极关注’,也就是即使行为不够理想,一个人仍然可以感觉到受到理解和关怀。这样的人时刻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对于外界也没有病态的防御,如此才能无拘无束地发展自身的潜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知足常乐,常被误解为懒散懈怠。但是,真正对生活满足的人,他们从来不会缺少前行的动力,相反因为明白当下生活的宝贵,他们
的步伐才更坚定,也更持久。像微博里的那个姑娘说,每当想起有爱人,她就觉得自己应该更努力。
当你能够看见自己拥有的东西,你会开始对生活感激,而感激会让一个人学会分享,分享越多,得到越多。不是让你变成无欲无求的隐士,把自己拥有的东西拱手相让,而是教你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
未来的世界里,共赢必定大于争夺,不懂知足的人,路只会越来越窄。
朗达·拜恩在《力量》中提到她一直推崇的吸引力法则:无论你给出什么,都一定会收回来。吸引力法则就像一台复印机,无论你放进去的文件内容是什么,它都可以完全复制,然后你会拿到一模一样的复印本。
这些听起来玄而又玄的理论,却是很多人早已明白的道理。
很多年前,公司的一个前辈曾经跟我说过,人生是一场长跑,节奏比速度重要。真正成功的人生是努力却不费力的。
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对别人要求低一点。
生活里总有一些人,不费力地生活着,他
们也和我们一样勤奋,却没有患得患失的焦虑和煎熬。他们的成功是一场场顺势而为,不锋利、不张扬,却总能得到生活的眷顾,并不是他们真的得到的多,而是他们眼中自己拥有的东西比我们多。
老天永远是公平的,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长得好看的没有钱,有钱的没情商,有情商的又太丑。
所以,最终你过得好不好,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里的这些“优越”与“不足”。
《小王子》里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肉眼无法看见的,只有用心灵才能看得清事物本质。但人们往往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蒙蔽了双眼。房子比家重要,存款比相爱重要。
你买一栋房子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个家,你在意存款无非是想留住他。锦衣玉食是锦上添花,知足常乐才是雪中送炭。
无论你多么有钱、多么成功,这条奋斗之路的终点都是幸福快乐。而最终让你感到幸福快乐的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能感觉到自己拥有多少。
努力是一种行动,知足是一种心态,好的人生,两者缺一不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