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应该就是北斗星,莫非和它有关?”地藏也在思索着。
司马青树点了点头:“也不是没有可能,单从字面上看,这个帝王树似乎不难猜!”
“我记得中国有帝王树之称的树,应该就是在京西潭柘寺的那棵银杏了吧?”地藏说。
“恩,有记载的就是这一棵,据说这棵树生于辽代,因为随帝王登基而生枝干,随帝王驾崩而落枝干,乾隆御封为它帝王树,关于它有许多的传说故事,确实很神奇。”司马青树回答。
“那么帝王树西,应该可以理解为潭柘寺往西的方位,不过这断头卸甲……听起来叫人觉得有点毛骨悚然。”地藏心事重重的说,毕竟这些日子以来,他经历了不少惨案,叫他深有感触。
“不管怎样,我们就先从这一点调查起吧,对了,七日,七日之后应该就是……”司马青树念叨着。
“大年三十那天。”地藏说,“不过我是昨天看到预言的,如果要按照这么算,是腊月二十九。”
司马青树听到这里,他紧锁的眉头忽然一动,嘴里喃喃的说:“断头,难道说的是……”
“您想到了什么吗?”地藏见他眼神有光,显然是想到了什么。
司马青树低着头,然后缓缓站了起来说:“断头寺的故事你听说过吗?”
“断头寺?”地藏摇了摇头。
“那是辽代的一个传说故事,大约在公元958年或959年,那时候是辽穆宗在位时期,穆宗耶律璟昏庸残暴,他残害奴隶手段非常凶残,中年以后他开始寻找长生不老药,当时有人向他推荐了一个巫师,住在黑山,据说这个巫师有制造长生不老药的药方,于是,穆宗就委派大将军耶律崇光带5000人马去黑山抓巫师,结果把巫师抓回了上京。”司马青树陈述着。
“那后来研制成功了么?”地藏接着问。
“巫师给穆宗的药方是十分恐怖的,他要穆宗用人胆为原料炼制长生不老药。穆宗听从他的话,杀害了大量奴隶取人胆出来炼制,但是并没有成功,穆宗大怒,认为巫师也巫毒惑众,就当中将他处死,谁知道巫师头被砍下来之后,身体却依然可以动,他对穆宗下了恶毒的诅咒,所谓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他诅咒穆宗后的辽国皇帝也都将断头而死!说完,这巫师就被大火烧死了。”司马青树继续讲着。
“我听说穆宗是被手下的人杀死的。”地藏点头说。
“恩,公元926年,穆宗前往黑山狩猎,归来后又要在酒醉后行凶,结果被宫中侍从等人杀死,他的头颅真的被割了下来。而之后的辽国陷入了一片混乱。有不少人还记得巫师的言论,所以更加惶恐不安。穆宗之后,景宗登基,不过景宗体弱多病,少年时候又受到惊吓和刺激患有风疾,他听说关于巫师诅咒一说,一直惶恐不安,当时他的妻子就是萧绰,也就是后来的萧太后。萧太后为了破除巫师的恶毒诅咒特地前往庙宇请教高僧,意图化解诅咒,以保辽国的平安。”
“所以她就建立了断头寺是吗?”地藏问。
司马青树恩了一声,说:“当时给萧皇后出这个主意的人是一位名叫红顶的和尚,他叫萧绰在南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附近修建一座寺庙,并要她按辽国皇帝的样子造几尊雕像,以红顶和尚推算,景宗之后辽国还有四位皇帝,之后大辽将亡,所以他要萧皇后建了四尊,分别立在寺庙的院子中。之后,红顶和尚做法,当场命人将四尊雕像的头砍下,以破除巫师的诅咒,并建立了一座七层古塔镇住了怨念,从那以后这寺庙就被称为断头寺了。”
“听完您说的,我觉得这个巫师应该是属于黑巫师中的一员。”地藏听到这里,发表自己的意愿“无论是制药的方法以及他的诅咒,都是非常邪恶的。”
“那时候的中国有没有黑巫师我还不知道,不过呢,古老原始的萨满教,的确有一些很邪祟的教派存在,不过那巫师没准是恶魔的走卒也说不定。这个故事我曾经研究过,不过因为没有下文,所以也没太注意,不过据说红顶建立断头寺以后,巫师的诅咒的确是被破解了。”司马青树回答说。
“教授,要是这么说的话,按照帝王树西,断头卸甲这八个字,有可能就是说的发生在断头寺的事情,那您知道不知道这寺庙现在在北京哪里?”地藏问。
“这个,我现在也记不清楚,要回去查阅资料,不过辽代到现在已经1000多年了,这断头寺是不是还存在,我就不得而知了。”司马青树回答。
“不是说有一座塔吗?潭柘寺西的山里是不是有这样的古塔呢?”地藏问。
“我曾经听一些同事提起,在门头沟一带的山里确实是有辽代遗留下来的塔,因为辽代时期,佛教也很壮大,目前遗留在北京,河北一带的辽代古迹不在少数,其中不少佛塔,不过可能都在深山之中,要想找,可能要费几天时间。”司马青树说。
“七日,或许我们有七天的时间也说不定,不管怎么说,就先从这帝王树西找起。”地藏笑了笑。
“好,地藏,那你等我的消息,正好我这几天手头不是很紧张,我可以和你一起寻找破解预言的线索。”司马青树微笑的看着面前这个斗志昂扬,情绪饱满的年轻人说。
次日下午,正在倒时差睡觉的地藏突然接到司马青树的消息,说他上午已经派人到达潭柘寺,按照帝王树的方位,向西边前进,并经过询问附近的村民,得知在潭柘寺西大约50里有一个地方叫四儿沟,四儿沟有一座名叫紫灵峰的山,据说那山里似乎有一座古塔,不过是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并没有人知道。
地藏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告诉司马青树,他准备立即开车前往,但是司马青树又告诉他,四儿沟这个地方没有修建好的公路,上山的路不太好走,而且据说紫灵峰现在并没有被开发,只是在山脚下有几个村落而已。所以司马青树还是劝地藏明天一早和自己一起前往四儿沟一探究竟,如果一天找不到,还可以在村子里住宿一晚,地藏立刻同意了他的建议。
已经是深冬的北京,进山的路少有车辆,虽然是艳阳高照的一天,不过,山上树木都已经入冬,一片光秃秃的山看上去感觉十分荒凉。加上进山后温度开始下降,地藏知道即便是在天气最炎热的七八月,到这里来都可以感受到非常凉爽,夜里都要盖着棉被才可以,这个季节,说天寒地冻一点不足为奇。一路上,有的沟沟坎坎河水已经冻成了冰,远远看着,一条白练贯穿在山涧中间,却是别有
一番风景。
大约开了将近3个小时,他,司马青树以及随行的两个勘探的年轻人,就到达了距离潭柘寺50里之外的名叫四儿沟的地方。远远的,却见太行山余麓蜿蜒曲折,山峰林立,却不知道哪座是紫灵峰。司马青树看了看地图,按照地图的指引,就在前方不远处应该有一处村落,于是他们又开车上行,行不多时,果然看见有村舍于山间。门头沟区是北京比较偏远穷困的区,因此这里的房舍也显得有些破旧,加上这里也没有被当成旅游景点来开发,因此在这个季节,游客基本是很少到这里来的。
地藏将车停在村口,却远远看见有一块大石影壁似的的建筑挡在眼前,上面歪歪扭扭的用红色油漆写了三个大字“王家村”。
在影壁前,干柴垛子旁边,有一个老汉正坐在那里,斜倚着影壁晒太阳,他穿着十分朴素,看上去大约有60来岁,肤色黑黄。一见一辆北京的高级越野车停下村口,那老人立即用目光扫了过来。
车上的勘察人员有一个叫宋波的先下了车,微笑的走到老汉面前,那老汉立即站了起来,以为宋波是去问路的,听宋波打听紫灵峰的事情,老人却是摇了摇头,看上去并不知道。
地藏见状,忙的和司马青树也下了车,走过去向老汉询问,司马青树一脸学者样子,那老汉看了倒是喜笑颜开,咧着嘴说:“你说的那个紫灵峰,我还真不知道,我们这里山太多了,都叫个什么名字我可说不好。”
司马青树笑了笑,接着问:“老人家,那我再和你打听打听,我听说这紫灵峰上有一座古塔,你知道不知道这里哪座山上有塔啊?”
“宝塔?哎呀,这宝塔应该是在庙里才有的吧,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庙,你们到东南那边去问问吧,那边庙多,什么潭柘寺,大宝寺,那里有很多塔。”老汉倒是很憨厚的样子。
“我们刚从那边过来的,我们要去的就是四儿沟,老人家,这里是不是就是四儿沟了?”宋波接着问。
“四儿沟,对,这里还有前面三个村都是四儿沟,不过你说的这个宝塔我们这里没听说过,对了,你们是干什么的?”老人这时候才想起来问他们的身份。
司马青树一笑,回答说:“我们是北京来的,是搞历史研究的。”
“哦,那你一定是他们的领导吧,看你样子就象个教师,搞历史研究,就是研究那些古时候的东西对吧,要不你到前面村子再问问看,这里没有听说宝塔的。”老汉笑着摇着头,并热情的给他们指路。
司马青树看了眼地藏,点了点头,并向老人道谢,就转身上车离开,恰巧这时候,胡同里面走出一个胖胖的妇女,看样子有40多岁,她一见老汉就叫着:“大爷,又在晒太阳呢?”
“是啊,这遇见几个城里人,问路的。”老汉笑着指着地藏他们。
“哦,问路啊,问啥路,您可别给人家指错了。”那女人也笑着,说着就走了过来。
“问宝塔,还有什么山,我说咱村哪里有啥宝塔啊,就叫他们到前面去问问。”老汉说着又靠在影壁上,并从兜里掏出烟卷。
“宝塔?”那女人一听这话,眼神一下就沉了下来,然后忙跟了一句:“他们是干什么的?”
“城里的老师,做学问的,对,搞历史的。”那老汉倒也直接。
“哎呀,大爷,你也是,人家大老远来的,你也不说叫人家到村里喝点水再走,那前面也没听说有宝塔啊。”那女人说着,不但没走回村子,反倒跟着地藏他们后面走了过来,她一边走一边喊:“我说,前面的几位,别着急,进村里喝点水暖和暖和再走吧,这山里冷的很。”
宋波见她如此热情,忙的回头,冲她摆摆手说:“谢谢你啊大嫂,我们不喝了。”
“来吧来吧,客气个啥,我们这小村子不比你们城里,不过喝口热乎水还怕啥的。”说着,那女人快步已经走了过来。
宋波正要回绝,地藏忽然转身,见那女人双眼闪烁着异常的热情,忙的点了点头说:“那大嫂,我们就不客气了,走,宋波,教授,大李,我们去喝口水。”
司马青树见地藏转身向回走,心里似乎也明白了什么,于是几个人锁上了车,那女人一见他们肯留下,脸上立刻显得特别高兴,从她的表情中,地藏和司马青树都意识到或许这个女人知道宝塔的线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