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三天回门日,杯酒吐真言
虽然各有心事,但日子总该向前过。当喜事的热闹喧嚣渐渐的归于平淡,天色也渐渐的暗淡了下来,夜晚来临,秦府的上下被大红的灯笼照如白昼,笼罩在一片喜庆祥和之中。后堂新房的屋子里,只剩下秦良玉,与梁慧秋。两人默默的坐着,没有人说话,屋子里一片安静。
大夫李诗文并没有像秦良玉说出,梁慧秋身怀有孕的事情,所以秦良玉也并不知道。而在此之前梁慧秋只是一个分手本身的黄花闺女,自然也并不了解自己已经怀孕的事实。虽然她性格温柔柔弱,但如果他自己事先知道的话,是肯定不会答应嫁给秦良玉的。
而此刻,洞房花烛之夜,她默默的坐着,心里却清楚的知道,秦良玉对自己失去贞节这件事肯定是耿耿于怀。而既然已经嫁了,未来梁玉对自己,会做如何态度,也只能听天由命。她心里不禁慨叹,或许自己的命运,就是如此。
时间过得飞快,外面已经彻底的黑了下来,秦良玉转过脸,看着梁慧秋,心里也感慨万千,眼前的美人,是他从小青梅竹马的爱人。曾在很多时候,他一直梦想着,能将梁慧秋娶到家里,成为自己的妻子。他不忍心看到梁慧秋受到任何的委屈,而如今,虽然他们已经拜堂成亲,看上去似乎自己已梦想成真,可心里的疙瘩始终解不开。以至于他无法,面对眼前的已成为自己妻子的梁慧秋,更无法面对这个,原本温暖暧昧的新婚之夜。
他站起身来,脱掉外面的袍子,搭在一旁的椅子上,转过脸看了看,仍坐在炕边上的梁慧秋。梁慧秋十分的紧张,低着头,两个手不停的搓着,那件红色嫁衣的衣角。
秦良玉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身上炕。刚才的时候,家里的佣人婆子已经在炕上铺好了大红的缎子被。被子上绣着成双成对的戏水鸳鸯,金丝银线,辉映着屋子里暖红的烛光,闪闪发亮。秦家在雾镇是大户,所以在新房里的一切,用的都是上好的材料。
秦良玉掀开被子,钻了进去,对梁慧秋说道,
“时候不早了,你也很累了,躺下休息吧......”
说完他扯着被子盖在身上,侧过身子背对着梁慧秋,闭上了眼睛睡觉。
梁慧秋仍旧坐在炕边上一动不动,他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秦良玉背对着自己。这样的举动,让他心里更加的难过。
在自己的父亲梁富仁死后,整个梁记饭馆的宅院里,就只剩下她自己一个人,那个时候,她时常被孤独和无助所吞噬,每每漆黑的夜晚来临,他总觉得特别的恐怖。而此刻,虽然这是一个温暖的心房,虽然自己的身旁,便有自己深爱多年的秦良玉,可此刻,梁慧秋却觉得,更加的孤单,更加的无助。这种孤单让她感觉浑身冰冷,一股寒气瞬间便袭遍全身。她开始忍不住的颤抖。
梁慧秋默默的爬到炕上,掀起被子,身上华丽的嫁衣,都没有脱去,头上摇曳的金钗凤翅,也没有摘掉,就这样她钻进了被子,也侧过身背对着秦良玉,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这是一个漫长又难眠的夜晚,两个人就这样背对着,谁都不说话,都闭着眼睛,却谁都没睡觉。而这样的夜晚,却并不仅此一夜,直到第三天,新人回门,他们每晚都是这样和衣而卧,以背相对。
按照雾镇的规矩,新人结婚之后,新郎要送新娘子,在第三天早上回到娘家住上三天。于是第三天一大早,雾镇早晨的大雾还没有散去,秦良玉便打发下人套上马车,拉上一些礼品,带着梁慧秋,顺着雾镇的大街径直的来到了十号裁缝铺。
而此刻的十号裁缝铺,也打扫得里外干净,张哑巴早早的便在门口挂上了大红灯笼,屋地上又铺上了一块红色的地毯,专门来迎接新媳妇回门。
虽然赵满山有秦良玉,是多年的同学,又是好友,之前一起经历了那么多的一惊险的事情,赵满山,又是秦李氏的干儿子,两个人的关系,特别的亲近,可今天却不同,赵满山却是娘家的大舅子。两人见面之后,却都忍禁不住笑了。
赵满山把秦良玉和梁慧秋,迎进屋子里来,沏上热茶,聊了起来。尽管他们的心中,各有心事,却没有必要时时刻刻带在脸上。
宋姨忙前忙后的准备饭菜,三日省亲的这顿午饭,是一定要招待好的。很快酒宴摆了上来,宋姨又烫了两壶好酒,分别给赵满山和秦良玉斟满。一端起酒杯,笑着对赵本山说,
“满山啊,不对不对,那我应该管你叫大舅子,咱们俩认识这么多年,没想到今天去结成了这样的关系,来吧,我敬你一杯......”
赵满山刚要端起酒杯,坐在秦良玉身旁的梁慧秋,却突然站起身来,对宋姨说,
“宋姨,给我也拿个酒杯,我也要跟他们一起喝点儿......”
梁慧秋这突然的举动,让屋子里的所有人都大吃了一惊,赵满山,缓过神来示意宋姨去取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