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董卿:做一个会说话的女子 > 平常话也可以说得很优雅

平常话也可以说得很优雅

一千个人笔下,有一千种颜色;一万个人口中,有一万种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平凡可以用远方的诗意来定格,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婉蓄博雅可以用田畔的炊烟来袅娜。习惯把生活诗意化的人,追求华丽、出彩、高大上的表达,而习惯了把诗意生活化的人,则更乐意把优雅融入“俗气”满满的平常话里。

一次做访谈节目,谈及“金钱”与“孝道”,董卿没有引经据典论述孝文化,而只说了句:“你再有钱却不懂得孝顺父母,别人照样瞧不起你。”

很直白、很生活的话,甚至在某些吹毛求疵的“文化人”看来,这话说得“有些没水平”“太朴实”。

而如此“没水平”的话,董卿其实说过很多次。譬如,她说:“父母再坏,生你养你,永远开着大门等你归来,要

尽孝。”她说:“感情再固,折腾多了,也容易出现裂缝。”她还说:“人再傻,世界这么大,最傻还轮不到你,别放在心上,下次不犯就是了。”

以言可见人,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说的话,折射的便是我们的修养、态度、性格、人生、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深藏的灵魂。所以,很多人在与人沟通时,都潜意识地想要把话说得更好听、更动听、更有范儿、更上档次一些,以免被人看轻。

然而,所谓“范儿”从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更不是非要弄一些“专业术语”“哲人哲理”来充门面的“高大上”。能展现一位厨师厨艺水平的不是工序繁复的佛跳墙,而是最简单的水煮白菜;能体现一个人说话水平的也不是“之乎者也”“天文地理”的旁征博引,而是口头语,是

我们每天都在说的平常话、家常话。

吴越王钱缪寄家书给回家归省的妻,不曾诉深情,也没有表相思,而是娓娓地话起了家常,其中,有一句“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这话,在当时,就是口头语、大白话,但岁月流岚,这句“白话”却成了最美的“情话”。

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为了沟通,而不是为了炫文采。

平常话,有的时候的确“很土”“很俗”,但是却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你我本俗人,为什么不能说“俗话”呢?更何况,平常话并不代表“粗俗”,平常话同样可以很优雅地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