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还有更残酷的。免费看书搜索: 新天禧小说 newtianxi.com唐人说部中曾有记载,一县官拷问犯人,四周用火遥焙,口渴,就给他喝酱醋,(3)这是比日本更进一步的办法。现在官厅拷问嫌疑犯,有用辣椒煎汁灌入鼻孔去的,似乎就是唐朝遗下的方法,或则是古今英雄,所见略同。曾见一个囚在反省院里的青年的信,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此人是陆军学生,不明内脏构造,其实倒挂灌鼻,可以由气管流入肺中,引起致死之病,却不能进入心中;大约当时因在苦楚中,知觉瞀乱,遂疑为已到心脏了。
但现在之所谓文明人所造的刑具,残酷又超出于此种方法万万。上海有电刑,一上,即遍身痛楚欲裂,遂昏去,少顷又醒,则又受刑。闻曾有连受七八次者,即幸而免死,亦从此牙齿皆摇动,神经亦变钝,不能复原。前年纪念爱迪生(4),许多人赞颂电报电话之有利于人,却没有想到同是一电,而有人得到这样的大害,福人用电气疗病,美容,而被压迫者却以此受苦,丧命也。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同是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
一月三十一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十六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切利支丹殉教记》原名《切支丹殉教者》,日本松剖作,一九二二年出版。一九二五年修订再版时改名为《切支丹殉教记》。书中记述十六世纪以来天主教在日本的流传,以及日本江户幕府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对天主教徒的残酷迫害和屠杀的情况。"切支丹"(也称"切利支丹"),是基督教(及基督教徒)的日本译名。
(3)《太平广记》卷二六八引《神异经》佚文中有类似记载:唐代武则天时酷吏来俊臣逼供,"每鞫囚,无轻重,先以醋灌鼻,禁地牢中,以火围绕。"(4)爱迪生(t。a。edison,1847-1931)美国发明家。精研电学,有很多发明创制,如电灯、电报、电话、电影机、留声机等。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八日逝世后,世界各地曾悼念他。
不通两种现在各色的人们大喊着各种的救国,好像大家突然爱国了似的。其实不然,本来就是这样,在这样地救国的,不过现在喊了出来吧了。
所以银行家说储蓄救国,卖稿子的说文学救国,画画儿的说艺术救国,爱跳舞的说寓救国于娱乐之中,还有,据烟草公司说,则就是吸吸马占山(2)将军牌香烟,也未始非救国之一道云。
这各种救国,是像先前原已实行过来一样,此后也要实行下去的,决不至于五分钟。
只有航空救国(3)较为别致,是应该刮目相看的,那将来也很难预测,原因是在主张的人们自己大概不是飞行家。那么,我们不妨预先说出一点愿望来。
看过去年此时的上海报的人们恐怕还记得,苏州不是有一队飞机来打仗的么?后来别的都在中途"迷失"了,只剩下领队的洋烈士(4)的那一架,双拳不敌四手,终于给日本飞机打落,累得他母亲从美洲路远迢迢的跑来,痛哭一场,带几个花圈而去。听说广州也有一队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然而,可惜得很,好像至今还没有到。
所以我们应该在防空队成立之前,陈明两种愿望――一,路要认清;二,飞得快些。
还有更要紧的一层,是我们正由"不抵抗"以至"长期抵抗"而入于"心理抵抗"(5)的时候,实际上恐怕一时未必和外国打仗,那时战士技痒了,而又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不知道会不会炸弹倒落到手无寸铁的人民头上来的?所以还得战战兢兢的陈明一种愿望,是――三,莫杀人民!
二月三日。
注释:(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五日《申挤?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马占山(1885-1950)吉林怀德人,国民党东北军的军官。九一八事变后,他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日本侵略军由辽宁向黑龙江进犯时,他曾率部抵抗,当时舆论界一度称他为"民族英雄"。上海福昌烟公司曾以他的名字做香烟的牌号,并在报上登广告说:"凡我大中华爱国同胞应一致改吸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3)航空救国一九三三年初,国民党政府决定举办航空救国飞机捐,组织中华航空救国会(后更名为中国航空协会),宣称要"集合全国民众力量,辅助政府,努力航空事业",在全国各地发行航空奖券,强行募捐。
(4)洋烈士一九三二年二月,有替国民党政府航空署试验新购飞机性能的美国飞行员萧特(b。short),由沪驾机飞南京,途经苏州上空时与日机六架相遇,被击落身死,国民党的通讯社和报纸曾借此进行宣传。萧特的母亲闻讯后,于四月曾来中国。
(5)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公开执行卖国投降政策。一二八战争后,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宣言中曾声称"中央既定长期抵抗之决心",此外又有"心理抵抗"之类的说法,这些都是为推行投降政策而作的掩饰辞。
因此引起的通论:"最通的"文艺(王平陵)鲁迅先生最近常常用何家干的笔名,在黎烈文主编的《申报》的《自由谈》,发表不到五百字长的短文。好久不看见他老先生的文了,那种富于幽默性的讽刺的味儿,在中国的作家之林,当然还没有人能超过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