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了疤拉脸这股开封境内最强的悍匪,虽然不能够一举消灭所有的土匪山贼,但依然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连他都能被消灭,那你们呢?
自己心里有点儿数,掂量着办吧。
看看是你们的脖子硬,还是官兵的拳头硬!
还别说,真的有效果,自此消灭疤拉脸之后,匪患的报告消失了九成,易文杰乐开了花,李秋明这小子真聪明!不仅能治水,而且还能除匪,做一个狗头军师再合适不过了。
易文杰通过与潘季驯打交道,这才了解李秋明的官场经历,这所谓的六品郎中,说白了就是在朝廷里挂上一个虚职而已,实打实的就是潘季驯的一个家臣而已,所行所举,不过一直是在狐假虎威罢了。
糊弄不了朝廷官员,糊弄一下底下的百姓还是可以的……
有了潘季驯大人坐镇黄河,发号施令,沿途的府县的官员们是莫敢不从,他们敢对李秋明的命令阳奉阴违,可是惹不起这位御史大人。
这才是货真价实的钦差大人。
李秋明的工作也终于能够顺利的展开了。
黄河河道的修建整顿工作,一直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李家村上游十
八里的地方,是一处拐弯隘口,从西边涌过来的黄河水,到了这里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弧线,枯水季节的时候,没有什么影响,可到了汛期之后,水位上来,水流加速,极其容易从这个位置决堤,继而引发洪水,吞没李家村的洪水就是从这个地方涌出来的,带给沿途百姓的都是痛苦的回忆。
李秋明看着这段拐弯,做了一个大决定,要重新挖一条直线的河道,接连首尾,从而减轻经过拐弯口的河道水流压力。
这项提议得到了河工们的认可,虽然工程量很大,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若是河道整改成功之后,从此以后,方圆百里之内,再不会出现决堤之情境。说干就干,李秋明将这个提议告诉了潘季驯,潘季驯拍板支持,让他放心大胆的去做,凡是对漕运有利之事,尽管去!
天大的事情,有他来扛着!
潘季驯就是李秋明头上那位撑着天的汉子……
为了缩短工期,在汛期来临之前,将一切的工作做好,李秋明才用四头并进的方式开工,首尾各一路,中间两路,同时开工,将所需的时间缩短四倍,其缺点在于,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关键在于一定要提前规划清楚施工路径,免得白挖。
工程量太大,需要更多的工人来施工,因此李家兄弟两个也一起来帮老三,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哥哥们帮忙,李秋明自然是打心里乐意的。
大哥李秋实很实在,不介意干什么工作,扛着把铁锹就上了工地。二哥就不行了,跛这一只脚,走道都不利索,重活累活干不了,却又十分想帮忙。不能白瞎了二哥的这一番心意,李秋明就让二哥负责河道施工材料的采购,掌管财政。因为他是二哥,自己家人不能坑自己吧,李秋明想的太过于理所当然,也犯下了一个让他后悔终生的错误……
李秋生接了这个职务之后,兴奋的不得了,可算不是一个混吃等死的闲人了,李家三兄弟飞黄腾达的日子到了,还是老三最厉害,要不是老三这小子能干,老大和老二说不定一辈子就是黄河岸边打渔的庄稼户。
有句话叫三分钟热乎气,老二的性格轻浮,不比老大稳重,也不比老三精明,一开始的时候,对什么都充满着激情,可时间久了,却不一样了,每天都看着这账面上几百两的银子支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