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骇版战国 > 默认卷(ZC) 第十章 是谁搞垮了赵国

默认卷(ZC) 第十章 是谁搞垮了赵国

第十章是谁搞垮了赵国

话题还得回到吕不韦当政的时候,具体哪一年说不准,大约是在公元前244年左右。为了孤立赵国,当时还是相国的吕不韦派蔡泽去赵国以北的燕国联络感情,以便形成北、西夹击赵国之势。

蔡泽在燕国那里做了多年的斡旋工作,终于说服燕王喜,答应与秦国结盟共同对赵,并送太子丹到咸阳为人质,同时要求秦国派一名大臣到燕当相国,以便燕国与秦国协调政策共同对付赵国,就像从前齐、秦合作的时候,派孟尝君入秦为相一样。

吕不韦想了想,派秦将张唐去燕国为相比较恰当。占卜了一下,神仙也这么认为。不料张唐知道了,以为蔡泽蓄意害他,托病不出。吕不韦再三劝说,张唐像老鳖一样,死活不出头,他说:“去燕国必须经过赵国领土,自长平之战以来,赵人恨死我们了,哪能让我过境?刚成君蔡泽有本事,让他干去吧!”

这时候,吕不韦的门客里边有一个正处于青春前期的小孩,名叫甘罗——从前秦国名将甘茂的孙子——目前已经十二岁,不尿床了,拿着一个古代航模,跑来找吕不韦。

我们知道,战国的小孩们发明了直升飞机,他们用一根小棍作轴,轴顶有螺旋桨状排列的羽毛。小手把小棍一搓,羽片切入气流,产生升力,小棍就向上飞升。这是古代直升飞机,战国儿童的玩具。甘罗拿着古代直升飞机对吕不韦说“听说张唐这个老鳖不肯出任燕国相国,让您如此unhappy。请允许我为您分忧劝劝张唐吧!”

吕不韦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家长也不管管。大人的事不要小孩来管!”

“相国想必知道,项橐七岁就当了孔子的老师,是孔子的teacher。在下已经十二岁了,比项橐还要older五岁呢。而且我已经不尿床。嘻嘻。”甘罗学过少儿英语,所以夹杂使用。他所谓的项橐,是一个不讲理的小孩,曾气过孔子。有一次项橐和一帮光屁股小孩在马路中间和尿泥。孔子驾驶着畜力车过来,叫他让道。他说:“是应该城躲避车,还是车躲避城?”

“应该车躲避城。”孔子说。

“对啊,我们正在用尿泥筑城呢,你快开车躲开吧!”

孔子连连称赞这个小孩懂交规,赶紧作着揖跑开了。子路是驾驶员,非常不忿,要下去揪小孩的耳朵。孔子说:“你不知道新交规颁布了吗,行人违规被车撞死,司机照样要负责任。所以我说这个小孩懂交规啊,懂礼啊!咱们赶紧减速绕行吧!”

这个故事是赞颂孔子的,说孔子不欺负小孩。“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就是这么来的。同时项橐也出了名,成为小孩中的雄者(就像孔融让梨成了小孩中的雌者一样)。“吕望使老人奋,项橐使婴儿矜。”项橐也成了小孩们的骄傲。

甘罗也准备向项橐学习,去吓唬大人。他衔吕不韦之命去说张唐,开门见山就压迫张唐说:“你老的功绩,比白起怎样?”

张唐答道:“白起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

甘罗严肃地指出:“白起虽然厉害,但范雎要他进攻赵国,他认为难以取胜,不肯受命出征,因此被逐出咸阳七里,绞而杀之,死得很难看。如今相国吕不韦请你去担任燕相,结好燕国,你却装老鳖,我不知道你死的地方将是在哪里!是咸阳七里还是八里!”

张唐霍然而起,精神紧张:“请你快帮我求情一下,安排我去吧。”

于是张唐出发了。

对于甘罗来说,张唐相燕,只是谈判桌上供他移动的一个筹码,干大事还得甘罗亲自出马。甘罗跟吕不韦借了五辆车子开路,带着小孩爱吃的饼干,昂然直赴赵国。

赵悼襄王(赵孝成王的儿子)一看来者是个髫龄少年,身材瘦小,满脸稚气,心里不免纳罕,刚要开口问,甘罗已经先用三句猛话像三块板砖那样砸向了他:“大王,燕太子丹入秦国为人质,你的知道?uand?”

赵悼襄王措手不及,说:“我的知道!”

“秦国派张唐出任燕国相国,你uand?”

“Uand。”

“事情很清楚,这两件事互相呼应,燕太子丹入秦,秦派张唐入燕,就意味着秦燕两国结好,互不侵犯。这对夹在中间的赵国来说,可就危险之至了。”就好比德国希特勒和苏联斯大林之间笑眯眯地眉来眼去,夹在中间的波兰就苦了,等着被苏德瓜分了。

赵悼襄王着急说:“Yes!yes!这是秦人远交近攻之策,寡人该如何破解呢?”

“呵呵,这个很easy,只要大王愿意拿出五座城池赠与秦国,秦国愿与燕绝交。赵国也就安全了。”

赵悼襄王想了想:“不好不好,这个主意很不爽,我们的土地奈何就白白赠与秦国。”

甘罗早有准备,嘻嘻一笑:“倘若大王赠秦国五城,秦国愿允讦大王北上攻燕,攻燕所得尽入您的口袋,足可弥补五城之失。”(这确实是实话,任何国际军事行动,都得得到相关干系国的默许,秦国如果不默许,赵国是无法北上攻打燕国而没有后顾之忧的。)

于是,甘罗就和赵悼襄王就签订了“罪恶”的“慕尼黑协定”:秦国默许赵国北上攻燕,对赵国的攻燕军事行动不加干涉,赵国作为回报,将把五座赵城和攻燕所得的十分之一赠与秦国。“协定”签署后,赵国的攻燕部队立刻行动。由于有了秦人支持,赵国顺利拔取燕国上古地区(张家口一带)三十六县,并把所得的十分之一(3.6个县)加上五个赵城给了秦国。

甘罗带着8.6个城池的地图意气扬扬回到咸阳,秦人无不瞠目结舌:一个小孩几十天的时间,居然就活生生裹挟回来8.6个城池,真是一人可当万千兵马了!按功行赏,小孩甘罗毫无争议地被封为上卿。这就是甘罗十二岁出使诸侯拜上卿的事迹。

甘罗的一番纵横外交,看似给秦国赚进了8.6个城池,其实是错误的战略,属于近交远攻。甘罗纵容赵国北进攻燕国,虽然攻燕的战争成果一部分转赠了秦国,但“损益表”上赵国得了27.4个城,比秦国得的更多,赵国被壮大了。对秦国是不划算的。这就好比孟尝君结连韩、魏去攻秦国,最终被壮大的是韩、魏两国(战争所得土地都进了韩、魏的口袋)。

从秦国的这一战略失误上,赵悼襄王尝到了甜头,于是为了尝到更多甜头,就于公元前237年,亲自去咸阳拜会秦王政。赵悼襄王希望和秦国的这位新统治者建立更长久的合作关系,从而使赵国继续尝攻燕的甜头,不断积累“损益表”上的益。

秦王政这时候23岁,年轻无极限,也没有大脑,就置酒咸阳招待赵悼襄王,同赵国继续攻燕。

第二年,赵国开始行动了,按照与秦议定的计划,在秦的默许下,赵国派出大将庞煖向北攻击燕国。但是秦王政很快醒悟过来,决定不再容忍赵国在进攻燕国的过程中不断强大。秦王政遂背信弃义,从西、南两个方向夹攻赵国的后腰,取名“黄雀行动”。

“黄雀行动”西路军由秦国名将王翦统领,南路军由秦将新星桓齮(念乙)带领。前者攻破了赵国西侧太行山脉上的要塞阏与(距离邯郸仅130公里)。后者攻破了邯郸以南重镇邺城(距离邯郸50公里)——看得出来,经过历年无休无止的攻侵,赵国的地盘已经收缩得很小了。秦王政统一六国也属于祖宗而成事,不过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秦国两路大军杀来,仿佛狮子的两个爪子,搭在角马的屁股上,赵国大急。这时,赵国的主力却偏在北方进攻燕国。

当庞煖从燕国回师,南下救援的时候,发现赵国南部的漳河流域、西部的太行山要塞、东部的河间各城,全部易手,为秦所有了。赵悼襄王大骂秦国背信弃义,背后捅刀子,又大骂部将庞煖愚不可及,行动迟缓,终于又急又恨,一卧不起,转到冬天,生命就over了。赵悼襄王“不得意而死”。想来死时年岁方胜,故而得了一个“悼”的谥号,是早殇的标志。

此后,赵悼襄王和酒吧女(娼女)结合生的昏君赵王迁继位,赵国气数已尽了。

越明年,公元前234年,秦将桓齮再次进攻赵国南部的平阳、武城(漳河流域,邺城地区),杀死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就在这个危急关头,赵国一个牛人出现了:边防军统帅“李牧”慷慨登场,临危受命,率领二十万之众,大破秦军,走桓齮于燕国,谱写了燕赵之人行将就灭于历史长河间的最后一篇光彩诗章。

边防军是驻扎在北方以防御匈奴的。一个国家如果把边防军都投入到争霸战争,那一定是穷得没家底了,好比拆下门板当柴烧,不再防贼了,因为也没什么可被偷的了。

赵国边防军按剑荷戟,排成长队,迈着杂沓的步伐,蜿蜒在河北大地上。头顶上,一块脊背隆起的云团,看见这些士兵一路向南,去赶赴国家的救亡。他们中的大多数将在未来几年中失去生命,但这是一支有着优良战绩和铁的纪律的军队,为将者正是李牧。

李牧原在代郡抗匈奴,代郡偏处河北北部恒山地区,当时叫常山,常山多出猛人,赵子龙就是这里的,杨家将的活动区域也在这里。

李牧驻兵代郡时,任务是抵御匈奴,但他却并不打仗,而是忙于抓伙食;每日锤死几头牛,给军士吃,像个后勤主任。还建立了军用农贸市场,向老百姓收地摊费,以供养军队。但他命令士兵不许与匈奴接战。战士们都说:“李主任是个怯夫也!”

朝廷看他一点都不会打仗,就把他撤职了,另派能打仗的将领去,终于送死了很多人。

于是朝廷又让李牧重新出山,李牧说:“出山可以,但我必须还像从前老样子。”朝廷说:“好吧好吧!”于是,李牧又跑到前线去锤牛和收地摊费。大家都说,这个怯懦的后勤主任又回来了。

经过休养,李牧看看条件成熟了,于是挑选出战车一千三百辆,好马一万三千匹,力能破敌擒将的勇士五万人,胳膊粗的射手十万人,日夜加紧训练。随后放出老百姓到外面放羊、耕田、摆地摊。匈奴眼睛一亮,纷纭来抢,一头钻进李牧布置的口袋。

李牧三面合围,并且截断匈奴后路。一番奋勇力战,杀得匈奴人仰马翻。史书上说:“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十余万匈奴骑士尽覆,可以算是杀人盈野了。低沉的秋风呜咽着,满地的残骸断肢使李牧的心中一片怃然。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的,“为什么”的问题还是交给哲学家去处理吧。

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近赵境一步。

公元前233年,秦国名将桓龁继斩赵军十万以后,又西出太行山,威胁邯郸。李牧奉赵王迁命令前来解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