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关于遵义会议的传达提纲中写及,常委分工,***作为“**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
虽然规定了“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而***只是“**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但是这意味着***恢复了对于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尽管在名义上还不是最高指挥权。
虽然“朱周”为“最高军事首长”,但由于朱德是***的老搭档,周**对***向来尊重,尤其是周**很赏识***的军事指挥才能,因此居于“帮助者”地位的***,实际上已成为红军主帅。
世上没有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而***恰恰在他“复出”后的第一仗中指挥失误,使得对他甚高的呼声顿时跌落下来!
遵义会议结束后,***骑着一匹大白马行军。被压抑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激情,此刻爆发了。
他期望着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一半是由于求胜心切,一半是由于情报错误,因此***首战失利。
1月下旬,***坐镇离土城不远处的青杠陂村指挥。他的两侧,站着周**和朱德。土城是贵州西北部与四川交界的小镇。据侦察,驻守那里的是“双枪”黔军,不过两千多人。谁知一交手,对方的火力甚强,人马众
多。***这时才得知准确的情报:对方是川军,是总指挥潘文华麾下的一万兵马!
土城一战,红军到底死伤多少,未见于红军文献。不过,从川军总指挥潘文华1月28日至29日三份电报中,可以略知一些战况,只是照***当时的惯例总把红军称为“匪”,而且往往对死伤数字加以夸大:
“缴获步枪二千余支”,“俘匪参谋长一员”,“毙匪团长欧阳君一员”(28日电)。
“往复冲锋数十次,匪我伤亡甚大”,“激战至晚,匪受创颇巨”(29日电)。
“追击至土城河,匪隔河向我发射,并将浮桥拆毁。现仍相持中。此设计毙匪二千余,当夺获山炮一门,追击炮二门,步枪无算”(29日电)。
事隔二十一年后,***对土城之败,仍记忆犹新。1956年9月,他在中共“八大”预备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历数他的“真错”时,提及“长征时候的土城战役是我指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