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率主力红军下山后两日1月16日,何键便向“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蒋”发出密电:
据确报:久因井冈之**朱、毛、彭、黄(即黄公略——引者注),此次闻我大军大举进剿,异常惊惧,已于删日(即14日——引者注)由井冈老巢窜出,有抢匪徒约四千,徒手者约五百,妇女约百人,牛马牲畜百余头,狼狈向大汾逃窜,该处靖卫队已被逼退。该匪乘我军集中期间,先行进窜,似已证实,殊堪痛恨,拟即严令第一路李司令迅率所部猛力侧击,跟踪痛剿。第五路刘司令率所部取捷径推进至桥头圩,相机进驻大汾,猛力堵剿,毋使南窜……
**红军的动向,何键清清楚楚。就连下山的红军主力人数、枪支数,何键得到的情报也大体是准确的。
**红军下山,吸引了敌军五路兵马中的两路:即第一路李文彬部队和第五路刘士毅部队。但是,大部分湘军、赣军仍在围攻井冈山,并不撤离,***的“围魏救赵”计没有完全奏效,只是起了使敌军分兵的作用——毕竟敌军力量过强,分兵两路追击**红军便够了,用不着把围攻井冈山的部队撤下去追击**红军。
1月20日,**红军与李文彬部队打了一仗,失利。1月23日**红军占领了大余县城之后,李文彬部队和刘士毅部队就围了上来。突围时,打得好艰难。***率红四军下山时,原想把围山之敌调开后,兜一个圈子,重回井冈山。此时,回山之路已被李、刘部队堵死,只能向江西的最南端——全南、龙南、定南突围。这样,离开井冈山就越来越远了。
江华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
下山的意图原是想打破敌人的“会剿”,一部分人守山,一部分人出击,从外面调动敌人,结果适得其反,在大余打了一个败战,一打败就回不来了,只能转向三南(全南、龙南、定南)进军。所以,***同志常讲,要慎重初战,初战不胜,一打败仗,两头不好。在大余这一仗没打好,调动不了敌人,从而井冈山也没有联系了。
在大余县突围时,***痛失一员骁将——何挺颖。那次传奇式的黄洋界保卫战,便是何挺颖指挥的。下山时,他是***手下主力团——二十八团党代表,而团长则是**。惨烈的突围战中,何挺颖受伤,骑在马上的他不慎从马上摔下,竟被马活活踩死,
时年二十四岁!
突围时,朱德新婚不久的妻子伍若兰带着一个警卫排冲锋在前。2月2日,她在寻邬县项山战斗中受伤,被敌军所捕。知道她是朱德夫人,敌军劝降,她坚贞不屈,在赣州被杀。死后,她的头颅被高悬在赣州城门上示众。她这时不过二十六岁,与朱德结婚还不到一年!
**红军欲回井冈山不能,只得向南、向南。李文彬部队和刘士毅部队在后边紧追不舍。***为了甩掉尾追之敌,在2月3日挥师朝福建西部武平县前进。***使出了“打圈子战术”,由闽西北上,再东进,向江西瑞金进发。***且战且走,观察着地形,寻找着有利的战机。他惦记着井冈山。关山阻隔,他直至此时,仍不知井冈山早已陷落!
红四**战赣南,颇为困难,连向导都找不到。由于***的宣传,弄得老百姓远避红军。在“三南”时,才找到一位中共党员,名叫黄达,给红四军带路,这才使行军有了“眼睛”(黄达后来在主力红军***央苏区时叛变)。
就在***、朱德跟李文彬、刘士毅“打圈子”的那些日子里,己巳年春节渐渐逼近了。家家户户忙着要过春节。红军们反正已无法回家乡,对于春节倒也淡然。那两支追兵,却在思念着回老家过春节。只是奉“上司”之命,士兵们不得不苦苦地追赶着红军,驱走那浓浓的思乡思亲之情。
朱德曾言:“红军舞龙头,**耍龙尾。”那“打圈子”,倒确实有几分像舞龙灯。
2月9日,大年夜,**红军且战且走,来到了瑞金城北三十公里的大柏地。***和朱德见这里山峦起伏,是打伏击战的好地形,翌日清早,亦即大年初一,便在那里的一个祠堂——王家祠,召开作战会议。
那天细雨霏霏,增添了几分寒意。***在大柏地的麻子坳峡谷,布下了“口袋阵”:那峡谷中间,是瑞金通往宁都的一条大道。三十一团的两个营和二十八团的一个营,奉命隐蔽在大道三十一团的两个营和二十八团的一个营,奉命埋伏在大道西面山上。两路兵马摆开夹击之势。然后,***交给特务营和独立营特殊的使命,即把敌军引入“口袋”。
其实,这是当年红军在井冈山旗锣坳伏击尹道一的故伎重演。
初一下午3时许,红四军的特务营和独立营便和尾追而来的刘士毅部队接触,噼噼啪啪打
上一阵,且打且退。刘士毅部队当然紧追不舍。追着,追着,天色转黑,刘士毅部队放慢了步伐,那特务营、独立营的退却速度也减慢了。在一片漆黑之中,刘士毅部队渐渐进入“口袋”。
年初二——2月11日拂晓,两山的伏军突然向山谷里的刘士毅部队发起总攻击,一下子歼灭了两个团,活捉了团长萧致平、钟垣,缴枪八百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