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总序 关于“红色三部曲”

总序 关于“红色三部曲”

最近,作家***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和《***与蒋介石》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为什么叫《红色的起点》?

答:因为*****的诞生,是中国红色之路的起点。

*****是在上海诞生的。我作为上海的专业作家,写作《红色的起点》,可以说占了“地利”的优势。

《红色的起点》采用“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1921年*****诞生的断代史,也写及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这样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

问:为什么说“历史选择了***”?

答:《历史选择了***》这部长篇是从特殊而新颖的视角——领袖史,来写*****,来写***的。

领袖是党的舵手。党的成败,领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在1921年诞生之后,没有成熟的领袖,因此早年“左”右摇摆不定,像走马灯似的更换领袖:从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到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到***的“左”倾冒险主义,到王明、博古的“左”倾教条主义,走过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共创始人之一。不过,在一开始,***在党内的地位并不显山露水。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排名第十一位(当然,当时排名顺序并不很严格)。然而,他坚持了一条正确的路线,即坚持武装斗争,创立红色根据地和红色政权,运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粉碎了蒋介石的多次“围剿”。虽然他多次受到“左”倾中央的批判、打击,以至被剥夺军权,但实践证明了他是

正确的。特别是1934年冬,长征途中,在“左”倾军事路线指挥下,红军大败于湘江,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威信扫地,党内、军内要求***主持中央工作的呼声日高。这样,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在中共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乃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事实表明了历史对***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从1921年*****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这十四年间经历了一右三“左”的挫折;从1935年遵义会议,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也是十四年,在***领导下,*****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前十四年和后十四年的鲜明对比,表明了***的正确,表明了领袖的重要作用。

《历史选择了***》正是基于以上的思索写成的。

问:《***与蒋介石》写些什么呢?

答:蒋介石和***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蒋介石与***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

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一个人是***,还有一个是蒋介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