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最美基层干部风采录、第一辑 > 黑土地上绽放青春梦想

黑土地上绽放青春梦想

▲****记者 袁 泉

每次来到兴十四村,都会被这里的人们感动,因为他们无论年龄大小,都怀抱着青春梦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王淑媛的身上传承了这种为了梦想而拼搏奋斗的精神。

兴十四村被誉为“龙江第一村”。1956年,为了响应***“开发北大荒”的号召,山东临沂地区的几十户移民到这里拓荒建设。几十年来,兴十四村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村集体企业的总资产突破18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王淑媛为人非常随和,周围的年轻人都叫她“王姐”。采访中,无论男女老少,都发自内心地敬佩王淑媛,这个“不爱穿裙子,没有娇气劲儿,没有官儿架子”的村官全身心地融入了村民的生活,农民干啥她干啥,栽树、农活、抗洪、修路都是干在前面。“一来就是认真努力地工作,一点大学生的架子都没有。”69岁的张学凤还记得王淑媛刚到村里时的情景,那时王淑媛就住在她家。

实在,能干,有办法,有亲和力,使

得王淑媛从众多的大学生村官中脱颖而出。虽然采访时间紧张,但记者在3天的时间里走访了种植大户、村学校的校长还有王淑媛的同事。大家都说,王淑媛是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讲奉献”的人。

2006年,县里推广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由于需要增加成本,很多农民不敢尝试。王淑媛就挨家挨户地耐心讲解,帮着农民跑化肥农药,联系套管、水泵、小电机,请专家讲授大垄双行、立体施肥、水肥结合等新技术,结果当年就创下了全村玉米单产最高纪录,亩产突破1900斤,增产幅度将近1/3。第二年,全村膜下滴灌种植玉米面积就增加到了2500亩。村学校投资200多万元,王淑媛跑手续,跑基建,聘特岗教师,省市县里来回转,前后忙了一年多。王淑媛用扎根村头的精神,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为工作争取了主动。

王淑媛告诉记者:“我是从农村出来的,上学期间暑假寒假也回了几次家,我觉得我家偏僻落后,就想能不能为家里出点力,帮点忙,改变家

乡面貌,毕竟在外上学这些年有了信息和人脉。”

人们常说,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而王淑媛作为一个为了事业拼命的女人,就比普通人承担了更多的辛苦。女人怀孕的时候最辛苦,但王淑媛怀孕六七个月的时候还骑个自行车往返于各个工地、现场,以致孩子在7个月的时候早产。王淑媛一家三口分别代表了“东三省”-她在黑龙江,她老公在辽宁大连,婆婆带着孩子住在吉林延吉。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阶段,母子团聚的时间却少得可怜。作为母亲,王淑媛对孩子充满了愧疚。

王淑媛告诉记者,她至今还记着高中时英语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宁愿身受苦,不让脸发烧。”鞭策王淑媛的不仅是各种考核指标,更是村里父老乡亲的殷殷期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王淑媛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她的梦想书写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她的价值体现在为农民的服务中。正因为她的事业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她的青春才绽放得如此美丽。

延伸阅读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