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 邓 凯 鲁 磊
2012年,以四川省筠连县春风村为原型的戏剧《槐花几时开》在北京、成都、宜宾等地多次上演,再现了春风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带领村民在石漠化的山头上硬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的事迹。
现实中的王家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又是怎样带领春风村创造“石头上开花”的奇迹的?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了位于川滇接合部的春风村,探寻传奇村官王家元的故事。
“飞票”当选的村主任
时光回溯到2004年11月,春风村举行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村委换届选举。
据当时的筠连县驻村干部石均回忆:“选举结果一出来,所有人都惊呆了,两个候选人一个也没上,倒是一个叫王家元的人被‘飞票’选中了,而且他的得票率竟然高达95%!”
“王家元是谁?能力如何?人品怎样?”选举结果一公布,村民们都热烈欢呼,而主持选举的镇干部却是一头雾水。
后来镇党委了解得知,时年38岁的王家元,早在20多年前便走南闯北,四处经商,积累了不少财富。可无论生意有多忙或是赚了多少钱,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每次回乡,他都把自己的想法和村里人交流,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出资出力。
在乡亲们眼中,王家元不仅是见过“大世面”的人,更是能带领村民致富的人。
对于“被选”为村官,王家元有点不知所措。王家元的大哥王中元是春风村的前任村主任,2000年时因协助警方追捕逃犯被害身亡,因此家人强烈反对王家元去当这个村主任。
一面是乡亲的重托,一面是亲人反对。最后,王家元和家人有了个“三年之约”,就是村主任就干3年,把村里的路修通了就“交账”,可谁能想到,春风村的这个“村官”,王家元一干就是9年。
“修不通路就喊我直接‘下课’”
从筠连县城出发,仅仅十来分钟就可到春风村。可听当地村民说,以前春风村通向外界的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毛毛路”,村里人要想进城,打个来回就得一整天,翻山越岭全靠步行。
没
有公路,出行困难,农副产品也很难运出去,更不用谈致富奔小康了。修路,成为摆在刚刚走马上任的王家元眼前的第一大难题。
“修不通路就喊我直接‘下课’!”这是王家元在就任春风村村主任的村民大会上作出的承诺。可是,要修路,谈何容易。资金、材料、人工、征地各种问题一团乱麻。
“愚公都能移山,我就不信这个路修不通!”没有资金,王家元就跟村民们协商集资,他还背着家人,拿出了10多万元的积蓄;缺少材料,就让人直接到自己的采石厂拉;没有人工,他就和村里的党员干部扎在工地上。
为了修路,王家元曾经一个多月没回家,甚至忘了82岁老父亲的生日。
王家元舍家修路的事感动春风村的所有人,大家踊跃投工投劳,男女老少齐上阵,男人们抡大锤、钢钎,劈山开路,妇女们背着竹篓、挽着撮箕运土、背沙,寂静的山村一夜间沸腾起来,成了热火朝天的筑路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