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是我国古代的建筑师和发明家。
有一次,鲁班带领工匠建造一座大宫殿,需要很多木料。那时砍树全部靠斧子。他和徒弟上山砍树,一连砍了几天,累得筋疲力尽,木料还是供应不上,鲁班心里十分着急。
这一天,鲁班又上山去砍木头。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鲁班摘下叶子轻轻一摸,原来叶子的两边都长着很锋利的小齿,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
鲁班得到启发,立即下山请铁匠帮忙打了一条带小齿的长铁片,拿到山上去试验。鲁班和徒弟一人握住铁片的一端,在一棵树上一来一往地拉了起来,很快就把树锯断了。用这个带齿的铁片,比用斧头砍树省力多了。从此以后,人们就有了锯子。
鲁班每天要和徒弟们一起出去干活。夏天,顶着火辣辣的毒日头,皮肤晒得又黑又疼。碰上下雨天呢,就更倒霉了,浑身淋得湿漉漉的,就像落汤鸡似的。他想,我们造桥、造房子,出外做工,都在露天地里,免不了日晒雨淋,那些出门赶路的人呢,也要受风雨
烈日之苦。要是能做个东西,又遮太阳又挡雨,那该多好呀!鲁班动起脑筋来了。他跟几个木匠一起在路边造了一个亭子,亭子的顶是尖尖的,四面用几根柱子撑住。接着,他们隔一段路造一个亭子,造了许多亭子。这样,走路的人就方便多了,雨来了,躲一躲;太阳晒得难受了,歇一歇,喘口气儿再走。
鲁班给大家办了件好事,大家都很感激他,可是鲁班自己心里却不满意。他想,要是雨下个不停,那该怎么办呢?人总不能老蹲在亭子里不走吧!
还得再想办法!要是能把亭子做得又轻又小,让大家能带在身上,那就好啦!可是,用什么办法才能把亭子做得又轻又小呢?为了这个问题,鲁班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盛夏的一天中午,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忽然看见许多小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他们在水中玩了一会儿,就有一人摘了一张碧绿的荷叶,倒过来顶在小脑袋上爬上岸来。
鲁班觉得很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干吗要摘荷叶顶在脑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