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前面曾经提到过的一个著名的“短板理论”,是说企业像一个木桶,组成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的长度决定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如果有一块板很短,那么水就会从这块板形成的凹槽中流出去。很形象也很有道理。
后来又有一个“长板理论”,说企业这只木桶能装多少水要看有些木板是不是足够长,只要有几块够长,就算是有短板,你也可以把木桶斜着放,照样能装很多水。很形象也很有道理。
如果说哪一个“更有道理”,我个人倾向于后者,这是从对很多企业的观察中得来的。尤其是对于成长型公司,“长板”的突出比补齐短板重要得多。此为一家之言,不争。
传统上我们讲企业竞争力,总是跑不出几个核心因素:品牌、产品、团队、模式、创新能力、服务能力、资金能力等等,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些核心因素并没有太大的改变。真正改变的是市场,是环境。市场环境的变化速度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快,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迅速地填补一个个原先存在的信息死角。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公平,当然,也更加惨烈。
在这种形式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化成几项关键能力。
创新能力。如今,企业面临的创新压力前所未有。这几年的创业市场已经充分证明,猪就算在风口上也飞不起来,就算被风刮起来,也很快会被摔死。早几年的电商、后来的团购、这两年的O2O, P2P,哪一个不是尸横遍野?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跟风,大家都想复制别人的成功模式而不是自己去独立创造。创新是企业的翅膀,有风也罢没风也罢,有翅膀是能飞起来的必要条件。
“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纯粹是忽悠,成千上万人上当,也算是奇景。
坚持的能力。上一节说到《基业长青》那本书,说到企业是不是需要基业长青。其实在那本书里,还谈了若干“成功企业”在
成功之前失败的例子,说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那是在上一个世纪。在移动互联网的21世纪,对于初创公司来说,基本上是没有失败的机会的,因为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创业者失败了可以重来,企业失败了基本就没有重生的机会。
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变化,一个是因为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的优势保持时间越来与短暂。别说初创公司,就是成名的大公司日子过得也是如履薄冰。初创公司本就弱小,别说市场上的风浪,就算是自己的一个小小失足,也会酿成杀身之祸,因为太多人想在你的尸体上踏过去。马化腾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看似牢不可破,但其实都有大的危机,稍微把握不住这个趋势的话,之前积累的东西就可能灰飞烟灭了”,所有的积累灰飞烟灭是什么意思?就是企业的死期。市场不会再给你翻身的机会。
要避免失败,至少要避免大的失败。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必须要有承担的能力,这就是所说的“坚持”。“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就有机会。既不要“错误地坚持”,也不要“过早地放弃”。
适应变化的能力。坚持的同时,还要学会审时度势,学会快速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很多做起来的公司今天所做的事儿和它当初创业的时候所做的事儿差别很大甚至完全不是一码事儿。为什么呢?是因为市场的逼迫。问题是,很多创业公司在市场的逼迫之下还要“错误地坚持”而不去改变自己,那不是要往死路上走得节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