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颠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 > §3.非刚性到刚性的转变

§3.非刚性到刚性的转变

但是人们的很多需求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刚性的,往往都需要一个从非刚性到刚性的转变。

以网购为例。十年前的时候,网购是一个时髦的东西,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刚性需求,就算是业界的超级大腕,对于互联网的力量也有一个认识的过程。

这几年网络界有过两个著名的赌约。

一个是2012年底,万达集团老大王健林和阿里巴巴的老大马云。

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针尖对麦芒地火拼一把。王健林称:“电商再厉害,但像洗澡、捏脚、掏耳朵这些业务,电商是取代不了的。我跟马云先生赌一把:2020年,也就是8年后,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占50%,我给他一个亿,如果没到他还我一个亿。”

马云则认为电商必胜。他称:“今天真正创造一万亿的不是马云,创造一万亿的是可能不会回头的店小二,小年轻人,‘90后’、‘80后’,我们在街上不会点头的快递人员,他们正在改变今天的中国经济,而只有他们才是未来经济的希望。所以我不是取代你,而是帮助他们取代你。”

王健林先生当时一定不知道,还有一个叫O2O的东西在瞄着洗脚、捏脚、掏耳朵。

一年之后的2013年底,同样场合,格力老大董明珠和小米老大雷军。

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现场,小米董事长雷军与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打赌,称五年之后小米的营业额将超过格力集团,而输的一方将给对方十亿元。

董明珠认为五年之后小米超过格力集团不可能。因为目前从营业额来看,小米公司年营业额约300亿,而格力电器则超1000亿元。而雷军则信心满满。他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小米没有工厂,但是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小米没有渠道和零售店,可以采用电商直销,成本优势明显。第三,小米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产品研发和提升用户体验上,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空间。

董明珠认为小米是靠价格竞争,而格力不靠价格,靠技术。小米太重视营销,售后服务不佳,而格力售后服务能力强大。她认为小米这几年发展是不错,但是是否能持久增长尚无定论。

而雷军则反击说,格力作为制造企业,距离用户比较远,而小米则贴近用户。他认为格力业务广泛,无法像小米一样那么专注。他还反驳了小米一味做营销的观点

,他说小米的产品和服务本身就是营销,并不是把精力都放到营销上。

这两场赌赛虽然之后都因为各种原因作罢,但是反映出来的问题却颇为相似,就是王健林和董明珠们不相信网络的力量会那么强大。

进入2015年,董明珠开始淡化打赌:“没有必要去计较输赢,沉浸在这个赌局中就太没有格局了。我和雷军是不同的产业思维,一个在水上,一个在路上,完全两路人。”

董明珠说对了一半。她和雷军的确不是一路。如果说董明珠是在“路上”,那么雷军不是在“水里”,虽然也不排除雷军在营销中用些个“水军”,而是在“天上”,在空中。几年前,一个没有工厂的企业可以卖出大量的电子设备,就像IBM、联想,但是,就几年前,你说一个卖东西的,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就可以卖出几百个亿,没有人信。小米做到了,小米真正的贡献,不是对手机,而是对互联网。

在把历史倒回几年,2012年的8月,家电业的“三国大战”。下面是当时的一篇报道:

“一场更为疯狂的价格举动袭卷电商!继京东商城去年对图书价格进行全方位的“围剿”后,今年又将战场转向大家电,炮口直接瞄准苏宁和国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