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想玩这个玩具,请排队——帮孩子建立正确的秩序感
玩具对孩子有巨大的诱惑,只要是被他看上的,他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自己手里。如果有一群孩子都在玩具旁边,每个孩子都迫不及待地想成为第一个玩这个玩具的人。但是玩具只有一个,显然成为第一的人也只有一个,或者说能够先玩的席位,不过也就那么几个。这时就会出问题了,孩子们开始争先恐后,抢着要获得优先权。
几个孩子在各自妈妈的带领下聚在一起玩,其中一个孩子的妈妈带来了一样新玩具,孩子们都很兴奋,都跃跃欲试。但玩具只有一个,所有孩子都想玩,怎么办?孩子们一开始都叽叽喳喳地嚷着自己先玩,很快就闹得不愉快了。
另外一个孩子的妈妈这时趁机说了一句:“要想玩这个玩具,需要排队哟。”
很快,孩子们理解了,其中一个孩子说道:“我们排队吧。”
另一个孩子附和道:“那就排队吧。”
他们决定按照身高来排队,就像在幼儿园里排队出行那样,最矮的孩子先玩,然后轮着给后面比较高的孩子。
同时,孩子们还规定了,有一个人玩的时候,其他人不能抢,只能看着。
大家显然都同意这个规定,原本吵闹成一团的状况迅速消失了,一个接一个,大家都好好玩了起来。妈妈们看着也松了口气。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的无序状态都非常好处理,只要给他们设立一个规矩,定好所有孩子都能理解的规则,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排队是对无序状态最好的处理方法,不过重点就是这个队应该怎么排。
对于所有妈妈来说,自己的孩子都是宝贝,大多数的妈妈不愿意自己的宝贝落于人后,所以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便是已经有了排队的规矩,但还是会有孩子被妈妈或明或暗地推到队伍的前面。
比如,玩大型滑梯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本来都排着队玩,但是总会出现一两个孩子用极快的速度抢到别的孩子之前
,而旁边的父母们却没有任何表示,或者反倒笑着夸孩子动作迅速,甚至有的父母还会“指导”孩子抢占先机。
先来后到很重要,按序行进也很有必要,孩子当然都有想要先玩的心,但却不能为了自己先玩而破坏这不成文却深入人心的规则。更何况,排队也是社会上重要的规则,就拿上车来说,有序排队上车并不比抢着在车门挤成一团都想要先上去慢,相反地,越是有序的状态,事态的发展反而会越顺畅。毕竟,争抢势必会带来怨气,到头来可能谁也玩不成。
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情况却是我们这些成年人带来的,我们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了不排队、不守序的样子,这对于喜欢追求规则的孩子来说也算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可是,他内心对爸爸妈妈的表现却又会有模仿的意思,更何况,我们对于他来说是相当于权威一样的存在。所以,我们的行动可能就会影响他内心秩序的建立,一旦他认为“不排队,谁抢到就是谁的”才是正确的秩序,那么我们就无疑相当于是给他做了个坏榜样,也破坏了他的秩序感。
对于孩子来说,这种错误的秩序感的建立是很危险的,因为爸爸妈妈都如此做,他也就不会认为自己有错。而在外人面前,他也会毫不犹豫地表现出来,也就会出现不排队、抢东西的情况。
所以,要帮孩子建立排队的正确秩序感,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开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