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孩子不是问题的中心,当然也不是生活的全部
孩子的降生是家庭中的大喜事,全家人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孩子身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也会被用在孩子身上。于是很多家庭中便都出现了这样的一种场景:孩子变成了全家上下生活的重心,甚至连带着家里有了什么问题,也都是因为孩子而带来的。
特别是妈妈,这种感觉会更加强烈,一旦有了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扑到孩子身上,凡事都以孩子为最优先,会给孩子准备营养品,准备好看的衣服,为孩子添置各种他想要的东西,最关心孩子的冷暖和情绪变化,哪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变得急躁起来。
于是,我们所有的心思都在孩子身上了,根本无暇顾及自己,更无暇顾及家中的其他人。我们认为,孩子那么小,需要人照料,更需要人教导,把他奉为中心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还认为,自己是不需要过多考虑的,自己的状况自己了解,而家人也都是成年人,用不着我们担心。
但事实证明,我们这样想就错了。孩子需要关心,我们自己和家人也同样需要被关心。否则尽管我们觉得妈妈照顾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我们总会在某些时候心生怨气,因为我们用来经营自己生活的时间都没有了,而家人也会因为受到了冷落而变得烦躁不堪。
有一位妈妈就遭遇了这样的烦心事:她和丈夫婚前婚后感情一直都很好,可是自从儿子出生后,家里的气氛不知不觉就发生了变化。
这位妈妈讲:“一开始,孩子的到来让我们全家上下都感觉满是幸福和喜悦,但没多久我就发现,儿子反倒成了自己和先生之间频繁争吵的源头。有时候儿子一哭,他就莫名其妙地开始发火。我要是看着孩子,没有听见他说什么话,他就开始找碴儿,要不就挑三拣四。”
“再后来,先生变本加厉,用‘菜咸了’‘房间里乱死了’这样的借口来和我吵架,几乎每隔几天,家里就会发生一次争吵。我们吵架的时候,孩子就在一旁哭,家里就越发热闹。”
“后来有一次,先生对我大吼道:‘你眼里还有我吗?你现在每天除了孩子就是孩子,你有多少心思是放在我身上的?我下班了也不管我累不累,你直接就把我赶到别的房间去睡,说是怕吵到孩子,那我呢?’”
“我这才意识到,原来他是在
吃儿子的‘醋’。”
不要觉得这是家人在和孩子争宠,任谁被原本很亲密的人以无视的态度对待,可能都会有不愉快的感受。所以爸爸们才会想要重新找回原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热情。
我们以为自己在为了孩子尽自己身为母亲的职责,但不要忘了,我们的身份不只是母亲,也是妻子,还是女儿,也是其他家人血脉相连的亲人。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只是要对孩子负责任,也要对其他家人负责任。而家人因为我们过分关心孩子而产生被冷落感,这也是正常的,尽管大家都喜欢孩子,可是每个人也同样有情感依赖。所以不要因此就觉得家人是在给我们找碴儿,他们不过是想要一个如同我们给予孩子那般一样的温暖罢了。如果因此而发生更强烈的矛盾,甚至闹到离婚、分家的地步,就更是没必要了。
孩子虽然重要,但是他绝对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到来而彻底打乱原有的生活。毕竟孩子日后也要在这个家庭中继续成长,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生活氛围,才能成为他健康成长的沃土。
其实,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夫妻关系第一位,即夫妻关系是五伦关系(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即上下级]有义、朋友有信)的核心,所以家庭中最重要的一定是夫妻关系,而不是亲子关系。只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家庭并不是太多。
家庭一定要和,家和才会万事兴,“万事”当然也包括孩子的成长教育。所以,当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应该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