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3岁叛逆期,妈妈怎么办 > §第三节 孩子总爱黏人——别再增加他内心的不安感

§第三节 孩子总爱黏人——别再增加他内心的不安感

第三节 孩子总爱黏人——别再增加他内心的不安感

家有黏人宝宝,是很多妈妈身上的“甜蜜的负担”。孩子与自己亲近自然是件好事,不过有时候他却显得太黏人,一点也离不开妈妈,不管做什么都必须要妈妈陪着,只要妈妈在身边,别人都可以退居其次了。

忙碌了一周的妈妈,终于可以在双休日好好歇一歇了,可是已经快要3岁的宝宝却从星期六一大早开始就黏缠上了。

妈妈原本想要睡懒觉,但宝宝醒得非常早,不停地喊着“妈妈”,非要妈妈抱抱。接下来,妈妈可就什么都做不了了,几乎不能松手。宝宝一直要求妈妈抱着,不管做什么都要抱着。妈妈去哪儿他也要求去哪儿,妈妈一说要放下他,他就闹着不干。就连妈妈要上洗手间,他也不肯从妈妈身上下来。

结果妈妈在家休息两天,宝宝就缠了她两天。原本妈妈还想做点自己的事,可时间却全被宝宝占去了,她觉得这休息日真是比上班时间还要累。

但妈妈没想到的是,烦恼在星期一早上又继续了。原来和妈妈黏缠了两天的宝宝,星期一一大早一看妈妈穿戴好了又要出门上班,他可不干了,大哭起来,两只小手伸着要妈妈抱,不管其他人怎么哄都不行。妈妈无奈之下把他抱到了怀里,原想抱一抱就松开,可宝宝不但没有松开手,反而对着家里其他人挥了挥手,意思是他要跟着妈妈一起出门。

孩子依恋母亲,这是个正常现象,几乎所有的妈妈都会经历孩子黏人的阶段。这时的孩子已经可以自己走路了,身体相对自由了一些,这种可以独立行动的感觉给孩子带来一种精神上的发展与飞跃。但是,身体自由的同时,孩子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可以和爸爸妈妈分开的,尤其是和妈妈,他也是可以很轻易地就离开,这又会给他带来一种害怕的心理。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摇摇晃晃地走几步路,但可能很快又会四处寻找妈妈,一旦找

到了,就又摇摇晃晃地扑回来,或者即便是要走也一定得抓着妈妈的手,就算妈妈再怎么鼓励他自己走,他也不肯放手。还有的孩子暂时会对其他玩具、游戏有兴趣,可本来玩得正开心的时候,他却会忽然抬头寻找妈妈,要么扑过去,要么是喊妈妈几声,让妈妈将注意力再集中到自己身上。当然这个时候要是妈妈想要离开他身边,那就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了。

不得不说,黏人的孩子的确让人觉得手脚都被束缚了,可是“黏人”却是所有孩子迈向独立的第一步,更是他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这时他需要确认,“我和妈妈已经不是一体了,不能时刻都在一起了,那妈妈是不是还会无条件、一成不变地爱我”,所以他才会黏着妈妈,想要从妈妈的言行举动中去获得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生活中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妈妈在,孩子就不找别人,总是缠着妈妈;经常希望妈妈抱着自己,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要妈妈陪着才行。

孩子的这种急切、渴望的心理,是对爱的呼唤。虽然他现在已经很渴望独立了,但是他需要有人能支持他,更需要有人能给予他无条件的安全与保护。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可不要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否则一旦孩子的依恋模式出了问题,他也会成为缺乏安全感的人。

比如,有的妈妈因为孩子对自己的黏缠,就肆无忌惮地宠爱,结果导致孩子恃宠而骄,反倒缺失了独立性,就连自立能力也被消磨不见。

还比如,有的妈妈对待黏人孩子的态度是依据自己的情绪而变化的:情绪好的时候就顺从孩子;可情绪如果不好,就会毫不犹豫地推开孩子,甚至还会训斥他。更有的妈妈还会完全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经常性地不辞而别。

错误的方法只会增加孩子内心的不安感,并不利于他的独立性培养。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最初孩子的期望,那就是在每天的生活细节中,都要向孩子证实:“你是妈妈的宝贝,我会一直爱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