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不能只是期望孩子“安静”而“听话”,给他爱的力量
人人都梦想着能有一个安静而听话的孩子,他最好不哭不闹,妈妈说东他从不往西,到了吃饭时间就好好吃饭,到了睡觉时间躺下就能睡着……就像玩具娃娃一样,身上有不同的按钮,按下之后,他就一切照大人的要求来。
不仅如此,他最好还非常善解人意,看到妈妈忙着的时候不要打扰,妈妈有心情有时间的时候再来亲近妈妈。如果他同时还是漂亮健康而聪明的,就更好了。
这恐怕就是很多妈妈对于孩子的期望,可惜的是,这样的期望只能是一个梦想。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因为有了这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变得更加“悲惨”。
客厅里的纸巾,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被3岁多的“小小探索家”全部从纸巾盒里拿了出来,方方正正地摆在了客厅的中间。此刻,“探索家”正在转着圈欣赏自己的“作品”。转了几圈之后,发现这还不够完美,她找到了妈妈放纸巾的地方,用偷偷学到的用剪刀的技巧,小心翼翼地把包着纸巾的塑料包装剪开一个口,随着一声利落的“刺啦”声,她又收获了一包新的白白的纸巾。多美啊!她又开始欣赏自己的杰作!
不过,她觉得还不够,就一趟一趟把一包包新的纸巾运到客厅,然后坐在客厅中央,手里拿着剪刀开始“处理”它们,直到她看到了最满意的景象才住手。此刻,客厅中央已经整整齐齐摆了一堆纸巾。这回她满意了,开始去敲厨房的门,想让妈妈来欣赏一下自己的杰作。
此刻,妈妈正在厨房做饭,不明所以的她打开了厨房门,看到一堆像小山一样堆着的纸巾,再看看旁边散落着的塑料包装纸,顿时感到一阵“绝望”。妈妈忍住即将要爆发的怒火,从嗓子缝里挤出几句勉强的赞美:“还行啊,真像一座小山!”听到妈妈的“夸奖”,“探索家”对这个评价似乎很满意,笑了一下跑掉了,不知又想到了什么好主意。
这时,妈妈再也忍不住了,“揪”出正在卧室一角玩手机的爸爸,大吼一声:“看孩子去!”爸爸显然很舍不得他的手机,但是,看起来事态好像比较严重,他迅速站起来寻找孩子的身影,可惜,仿佛
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探索家正在玩另一个好玩的游戏,把刚堆好的“小山”放进卫生间的马桶里……
对于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安静和听话仿佛与他们无缘。很多妈妈在每天与孩子的周旋中逐渐失去了耐心,她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安静又听话。实际上,一个孩子正常的状态应该是沉静的,他非常善于观察,很容易安住于当下。有时,我们会发现一个孩子认真地观察一个小事物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们在玩游戏时对游戏的投入程度也不是我们成人能具备的。这就是一种“安住于当下”的力量。
相比较正常的孩子来说,成人的心力仿佛更不容易集中。我们擅长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工作的时候时不时会拿起手机刷一下朋友圈,同时还能抽空和同事聊几句天,我们不容易集中我们的精力。
那既然孩子正常的状态应该这样的,我们看到的儿童却总是给我们出“难题”。那是因为,在孩子0~3岁这个时期,正处于他自由探索世界的时期,他从不能使用手脚到可以自由活动,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成了他体验和探索的对象,他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
在这段时间,孩子最需要的就是自由,所以,父母只要给他足够的自由,在安全的范围内,允许他自由地探索,他的身心将会发展得十分健康,他的各方面成长需求都得到了满足,他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沉静的气质。反之,如果他在需要探索的时候被束缚住了手脚,他的各种能力都不会得到发展,他只能变成一个平庸甚至缺乏基本生存能力的“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