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话还得回到公元前548年,崔杼杀死来他家泡他媳妇小花狐狸的齐庄公的这一年。这年晋国这里,执政官范宣子退休了。晋平公叫上军将赵武(赵氏孤儿)继任执政官兼三军元帅。
赵氏孤儿——赵武自晋悼公初年被任命为卿(新军将),至此已经二十五年,终于当上了三军元帅兼国家执政。
下一年,公元前547年,崔杼在齐国开始掌权的时候,晋国西边的秦景公,派弟弟来晋国谈判修好。从前,晋国在麻隧之战和迁延之役都讨伐过秦国,现在秦景公觉得总对着干,也不是好事,就派弟弟来和谈。晋国这边也得出谈判代表啊。叔向负责外交事务,他下边的“公务员”使者们有个排班表,按顺序,这回该子朱接待外国使者了。但是叔向不同意。子朱在朝堂上说了三遍:“按顺序,这次该我值班了,为什么叫子员去,我和他班爵相同,为什么叫他!”叔向说:“秦、晋两国冲突多年,谈判幸而成功,子子孙孙赖之享福,不成功,三军将士暴骨沙场。你这人说话没谱,常常改变国君原意。不能去。”子朱大怒,抽剑就砍叔向(又在朝堂上斗起来了,跟台湾“国大会议”一样了)。叔向也不弱,提起衣襟就上前搏斗,人们把他俩拉开。晋平公说:“晋国将要大治了吧!我的臣子所争的都是大事啊。”
瞎子师旷在一旁侍候,说:“国君恐怕要靠窗站了,形同虚设了,大臣们不是心竞而是力争。”
师旷觉得大臣们争的不是国家利益,而是个人风头,这样下去,各家卿谋求自己利益,谁也不顾国家,国君自然也被剩在一边了。
师旷本来不瞎,他为了搞好音乐,就用艾草熏瞎了自己的眼睛。作为乐师,他对于晋平公经常爱听“郑卫新声”,表现得痛心疾首,他说:“国君总听郑、卫传来的流行新乐,不听先王雅乐,公室将卑乎!”
据说,从前周武王灭掉商纣王之后,令周公创作了“大武”乐,以讴歌武王伐纣。周公讨伐东夷以后,又创作了“三象”,以嘉奖周公,都是正经好歌。
可是如今春秋中后期,礼崩乐坏,包括晋平公在内,大家都不爱听“大乐与天地同和”的政府颁定乐曲,改听新流行的“郑卫之音”,靡靡小调,听了非常之爽,但是老想听就会贪婪、嗜欲,随后就要干卑鄙、犯上作乱的事,**放纵、奸佞欺诈都跟着来了。所以最好听政府乐曲,那是整齐有节的德音,寓含着父子君臣的纲纪,需要穿好大礼服去听,但是沉闷烦缓,实在使人不耐烦。这点,去问问孔老夫子就知道了。他老人家研究大韶的时候,三月恶心得吃不下肉去。郑国卫国的流行歌曲,“淫于色而害于德”,可是大家都听得上瘾,上至公卿,下至黎民,都会小妹小妹地学两嗓子。
这种风气从河南也影响到山西,山西后来出了一对“羽泉组合”——枪、石两个乐人,唱得非常火,(从名字上看,应该是最早的摇滚乐队),战国的赵烈侯甚至还要赐给这俩人每人万亩封地。
郑国也有流行歌手,其中女歌星也灿烂夺目,佼佼者要算战国时的韩娥(战国时的韩国就在郑地),韩娥跟王菲差不多,在老家总唱不红,后来流落到齐国,一下子红得发紫,她的演技——在临淄西门雍门开演唱会时——号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当她“曼声哀哭”时,“一里老幼皆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当她“曼声长歌”,“一里老幼欢喜卞舞,不能自禁”。韩娥的歌声感染力强到这个地步,我真服了她了,艺术魅力大到毛骨悚然,可惜这个卓越的歌手没有留下一张CD,不过当地人把她的风格继承下来,创造了“喜歌哭”。
总之,虽然师旷哀叹,但郑卫新声却日渐流行。师旷哀叹的,不仅是公室将卑,而是整个春秋世袭贵族阶层,要在未来的战国时代,丧失了对日渐崛起的布衣小民的控制力,社会将要走入平民时代,代表着贵族地位的礼乐,怎么可能还独存呢?
秦景公派弟弟来晋国谈判的次年,公元前546年,晋平公十二年、齐景公第三年——崔杼在齐国掌政的第三年、楚康王十四年,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也是好事。晋、楚弭兵,大家都不打仗了。
晋、楚两国作战力量相当,争霸进入谁也争不动的阶段。晋国控制不住齐和秦,国内晋平公又大权旁落。楚国的情况更糟。内部世卿家族、各大夫家族之间也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愈演愈烈,造成大夫逃往晋国。最典型的巫臣教吴叛楚,为晋国效劳。吴国的崛起,使楚国腹背受敌,先后三个令尹死于对吴战争。
楚国疲于应付,希望对中原巴尔干息兵,专心防吴。
中原诸侯夹在晋、楚之间,长期受累,更是苦不堪言。所以,早在三十三年前,宋国大夫华元,倡导召开第一次弭兵会议。但由于郑国滋事,导致晋、楚鄢陵之战爆发,第一次弭兵运动失败。然而,中原诸侯手拉着手,呼唤着一个充满情和爱的世界,主旋律却从没有变过。郑国执政官子产,甚至在去年掀起了不抵抗运动(甘地先生),宁可让楚国攻掠也不抵御,就为了结束冤冤相报的怪圈,早日和平。
在这样的形势下,宋国执政官向戎先生,再次提出了伟大的弭兵设想,在他的游说下,楚国、晋国同意和平。
于是这年,公元前546年的初秋七月,楚令尹子木,晋上卿赵武,以及宋、滕、邾、齐、鲁、卫、陈、蔡、郑、曹、许等国,要在宋都商丘的蒙门(东北门)外召开弭兵大会。齐国的代表是崔杼,也跑去了。
你走来,我走来,大家走到一起来,各国警卫部队云集商丘城外,驻扎区之间只用篱笆编墙,以示友好(以往都是修垒挖堑)。
但是,到了盟会的前一天,楚国警卫队的行为却和他们的嘴巴矛盾,这些南方来的老楚,对着篱笆北边的晋国人吹胡子瞪眼,发言恐吓,很没诚意。晋大夫伯夙就向执政官赵武报告:“楚人气氛甚恶,恐怕要闹事啊,到时候劫盟,也未可知。”(范小宣已经在三年前光荣退休了,赵氏孤儿、赵盾的孙子、苦孩子赵武同志已经熬满年头,擢升为三军元帅,执晋国之政。)
赵武跟赵盾正相反,是个温和厚道的人,听了伯夙的报告,说:“不怕,不怕,大不了,打起来,我们立刻撤进宋国都城,跟宋国人一起抵御老楚,楚人能奈我何?”
次日黎明,盟誓开始前,楚营那边又动作起来了。楚**卒照令尹子木的吩咐,都在衣服里面藏了皮甲,一个一个鼓得像大狗熊,张牙舞爪,并且暗中计划劫盟,逮捕晋国执政官赵武。
听说楚国人武装起来了,赵武心里打鼓,对负责分管外交的叔向说:“要不,我们也把皮甲都穿上?得防着点啊。”
叔向说:“Never mind(没关系),匹夫老百姓一次不讲信用,终生失去credit(信用),何况一个大国呢?楚国一定没戏的。”
楚国那边,大夫伯州犁不同意劫盟计划,对楚令尹子木说:“我们会盟,讲的是信,没有信,怎么号令诸侯。”
子木摇摇头:“晋楚之间不讲信用很久了,只要能有利,还要什么信。到时候他们不按我们说的,我们就劫盟!”
伯州犁力劝,令尹子木就是不听。
大会正式开始,各国领导莅临座位,跪好以后,主持人、和平大使,宋国的向戎宣布:“根据我此前在晋、楚两国之间来回斡旋,达成的协议:晋、楚奉为共同霸主;晋国的附庸国以后每年要去楚国朝拜,奉送贡品和保护费,楚国的附庸也要去晋国;秦、齐两国也是超级大国,所以秦不必拜晋,齐国也不必朝楚。”
各诸侯代表都点头称是。
接着,向戎举起了个罐子,宣布:“下一个项目,歃血!”
晋国人说:“我们晋国历来都是第一个歃血的。”
楚国人说:“主持不是说了吗?晋、楚匹敌。如果老是让你们晋国先歃,我们楚国岂不是弱了吗?”
说完,楚国人就都去摸肚子(那里边有短剑啊)。
叔向一看不行,就劝赵武说:“让他们楚国先吧。他们不懂,会盟的时候,都是小国操持主办,楚国抢着先歃,它愿意当小国角色,让它当去吧。”于是,楚令尹子木乐呵呵领先歃了血,赵武随在其后。(明明先歃血者是盟主,叔向却胡说八道,是典型的精神胜利法。)
这次楚人藏甲赴盟,如果不是赵武脾气温良,非打起来不可,兵也弭不成了,楚国民风强悍,做事不甘示弱,于此可见。而晋国则相对肾虚,眼袋开始下垂。
盟会散了以后,回国路上,赵武经过郑国,郑简公带了***的六个卿,招待赵武吃饭,排场很大,礼仪豪华,列鼎设宴同时,还有音乐伴奏(所谓钟鸣鼎食)。既然有音乐,边吃就边赋诗,郑国执政卿子展,赋了一首《诗经》中的《草虫》,说:“未见君子,忧心忡忡,既见君子,我心则悦”。把赵武比为想慕中的君子,赵武赶紧耸身不敢当:“不足以当之。”
接着另一个郑卿也把赵武当成偶像,赋了首《黍苗》,比喻赵武是驱逐周厉王,拥立周宣王的召公,赵武赶紧谦让。又有个郑卿赋《鹑之奔奔》,说国君**。赵武赶紧批评,说,床笫男女之事,不该在这里讲(赵武时年四十岁左右,但是一听淫诗还是脸红,并且预言了赋诗者张扬国君之丑,抱怨国君,不得好死)。
目前是六卿之一尚未执政的子产也赋诗,说赵武是君子,赵武说,我一定用你的话规范自己。子产前一阵出使晋国时还闹事,给范宣子提意见,起哄要减少给晋国上贡的保护费。范宣子接受。最近赵武又减轻了诸侯上缴保护费的额度。
也有人跟赵武初次相遇,就赋诗“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赵武赶紧作揖;又有赋“勤谨有礼”“不骄不躁”之类格言的,赵武谢领。所有这些,都叫作“断章取义”(原本不是贬义),以《诗经》中的某句话的字面意思,来表达自己的心思,而不管该诗的总体意思。从前秦穆公曾经跟重耳这样赋诗,后来就不再流行了。如今列国关系趋于稳定,打仗也少了,这种雅风复流行起来。赵武之所以对这种东西感兴趣,是像用“文辞”引导楚国这类文化相对差一些的诸侯,促成和平,化干戈为唱歌。
“向戎弭兵”是件大事,从此以后,晋、楚两国之间自重耳时代的城濮之战以来的百年南北争霸,正式结束,南北再未交战。无大仗。楚转而与东方强吴作战,北方晋、齐、鲁各国,继续窝里斗,君族和卿大夫相对砍杀,玩灭族游戏。
另外,此次会盟有特点,各国都是执政卿出席讲话。国君靠边站,根本没来,大夫专权已成为国际时尚,卿族在成长。
崔杼也代表齐国参加了这次弭兵大会,他回国之后,同年,家里就在左相庆封的挑拨鼓励下,老大与老二向代表老三利益的俩管家(家臣)发难,形成内讧,庆封借调解为名,杀光崔家上下,崔杼自杀。
下一年,公元前544年,庆封出去打猎,就被国内乐、栾等家族,偷袭进攻,杀了庆封之子庆舍,庆封出逃鲁国。这是前边都说过的了。
二
赵武有一次盖了新房子,全家搬进去,同僚都来贺喜,献上祝福的话。历史上第一个姓张的人——张孟同志的献词最好:“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成语“美轮美奂”。)
赵武的答谢词更棒:“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
意思是,如果我能够脖子上不掉脑袋,腰不受斩刑,平安地在这房子里老死,不给祖宗抹黑地颐享天年,平安去到九原(晋国贵族墓地,后讹说为九泉),见祖宗,也就心满意足啦。
以抑制的情触表达人生的祝福,两人深得作文之妙,好处难与人说啊。
另有史料记载,赵武在盖这房子的时候,把房椽砍削后,又进行打磨抛光,张孟看见以后,掉头就走。赵武赶紧乘车去追,说:“我有不对的地方,您也应该告诉我呀。”
张老回答:“天子的宫殿,房椽是砍削后再用细石细细地磨光;诸侯国君的房椽粗粗磨一下就可以;大夫家的只需削光;士的房椽砍掉节权就可以了。万事要依照尊卑等级,这就是礼。现在你显贵了,忘了礼,我恐怕你不能免祸。”
赵武赶紧回家停止打磨房椽,木匠们想把磨好了的重新砍削一下,变得不那么光滑,改成张老说的“礼”所要求的大夫家的标准(卿属于广义的大夫)。赵武说:“不必。让后代人看到,那些砍削的,是仁者做的,那些打磨的,是不仁的人做的。”
庆舍被杀,庆封出逃后,又过了四年,晋、楚两国再次盟会,重申弭兵大会的盟约。这也算是弭兵大会的五周年庆祝会吧,会盟地点在河南郑州。
开会之前,中军尉祁午(祁奚的儿子)建议执政官赵武争先歃血,赵武觉得那很麻烦,继续让楚国先居首位,我只需行仁义就好了,像农夫稼穑,除草培苗,虽然有饥馑,但必有丰年。
这时候,楚国令尹子木已经死了,令尹公子围(是楚共王的二儿子)代表楚国出席。既然赵武不肯争抢歃血居先权,楚公子围就又居了先。
随后,公子围还和赵武宴饮,然后各自罢会回家。
赵武散会回国的路上,又去找郑国人喝酒。郑简公又叫诸卿来陪。鲁国之卿叔孙豹也陪着赵武来了,叔孙豹赋了一首《诗经》中的《鹊巢》,其中有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鸠占鹊巢),意思是赵武给我们弄了巢,让我们白住进去,谢谢谢谢。赵武忙答说:“我不堪也。”
接着,郑国上卿子皮赋了一段男女幽会的小调,“小风轻轻的吹呀,不要动我的风巾,不要惹我的狗叫”,意思是你们晋国大邦应该以仁义抚慰我们诸侯小国,不要像狗那样冲我们叫。(以男女之情,比喻邦交关系,大小之间,行“妾妇之道”。)
赵武客气了一下,赋了首《堂棣》,意思是大家像兄弟一样,并且唱完又解释说:“我们像兄弟一样,狗是可以不用叫的了。”
其他郑卿也赋诗。众人极欢而散,赵武出来之后,望着月色,叹说:“我不会再有如此矣!”
这时候赵武才四十多岁,继续回国,路过周天子的洛阳,周大臣刘定公在洛水边摆宴犒劳,望着河水,这是大禹治理过的,刘定公就把赵武比作了大禹,说:“若不是大禹,我们现在的人,就都成了鱼了。您和我能够冠冕治民,都是大禹所赐。您何不也远继大禹而大大庇护民众啊!呵呵。”
赵武终于听得不耐烦了,说:“老夫我整天担心的是惹祸上身,哪能想得那么远,吾侪朝不谋夕,偷食而已。”
赵武可能看了叔本华的哲学书,认为生活是一种负担了。刘定公很诧异,觉得赵武未老先衰,活不长了。
可能是上一代的惨剧和儿时的坎坷摧毁了赵武健康的心理,年仅四十七岁就变成未老先衰。赵武的叔叔辈举家罹难,自幼幽闭宫中,步入翻覆无定的政坛以后,人生惊涛骇浪,几度荣辱起伏,四十七岁的他突然厌倦了险恶的官场,岁月蹉跎,人生虚妄,他多想高翔远引,羽化登升。一度的绚烂梦想终于却是建功太难,晋平公不是励精图治的开明君主,谗邪图私的各姓同僚也不是我的知音。人生一场,蝇营狗苟,蛆虫相争于粪土。满头白发来偏早,到手黄金去已多。赵武同志离开中原,心灰意懒地返回晋国。同年冬天十二月,在祭奠完了祖爷爷赵衰回来的路上,他消耗完了自己梦中寄客般的俗世生涯,带着精神抑郁症死去了。
赵武死后,谥号为“文子”,表示他个性和气。接下来的执政官,轮到了韩家的韩起(前司马韩厥的儿子)。韩家家底薄,韩起刚上台,穷得叮当响,叔向于是安慰他,穷是好事啊,旁人不嫉妒你,在咱们晋国,有钱有势的家族一贯没有好下场,所以值得向您庆贺啊。这就是所谓“叔向贺贫”。
其实,韩起自家的封邑有七个县,也并不穷,说穷,只是相对于别的卿。另外,祁奚、叔向两家族,合计有十个县,都是私家封邑。这样算算,晋平公直属的县,还能有多少个呢?
赵武温良恭俭让,执政八年,促成南北弭兵,本人也普遍得到国际尊重,对内也能维护住晋平公。韩起接班以后,相对懦弱,再也控制不了各家族为所欲为,晋平公就正式“失其政”了。
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颓废派的赵武同志消极厌世的时候,一位时代的宠蜥却在甘之如饴地游刃于蝶舞蜂喧的尘界。那就是楚国的令尹公子围。
“弭兵大会”五周年盟会上,这位楚令尹公子围代表楚国参加,会盟之上,他说道:“最近,有一小撮恶势力,妄图破坏弭兵以来的良好氛围,加兵邻国莒国兮,亵渎盟约。这个国家是谁兮,它就是可恶的鲁国。鲁国破坏公共安全,它的上卿叔孙豹还来这里开会,我请捉住叔孙豹,杀死杀死兮。”
赵武赶紧给叔孙豹说情:“请赦免有罪的鲁国,让诸侯感念您的恩德,才是盟主风范。说实在的,贵国和吴国之间,不也有点小摩擦吗,但不要上纲上线。疆场城邑,归属变来变去,这类冲突是常有的事,霸主抓大放小,省烦劝善,也就够了。”
楚令尹公子围给赵武面子,放过了倒霉的叔孙豹,还请赵武吃饭。
楚人虽然被污蔑为南蛮,但楚公子围也通《诗经》,赋了一首《大明》,拿周文王赫赫明明的功业,来比喻自己的志向。赵武赋“各敬尔仪,天命不又”,意思是你老实点,该干吗干吗。
散席回去赵武就对叔向讲:“估计是他要篡权了。”
关于他要不要篡权,有这样一个迷信故事。当初,“独眼蜥蜴”楚共王老爹一共有五个儿子,为了测测儿子们的运气,他把一块宝玉埋在祖宗庙堂里。老大进庙下拜,两脚跨璧,只踩到玉璧两边;老二(即公子围)下拜时候,胳膊肘落在璧上;老三老四差得很远;老五运气最好,被妈妈抱在怀里,放下来下拜,刚好脑门磕在璧上。
两脚踩了璧边的老大,后来做了楚康王,合计十五年。老大死后,其子楚王郏敖即位,至此已经三年。按照冥冥中的天意,该轮到公子围了。
公子围从弭兵五周年会议上回来,到了十一月,他就以探病为名,解下自己冠的绳带,把大哥的儿子楚王郏敖勒断了气儿,然后戴上冠,登上楚国权力顶峰,成为春秋第六大蜥蜴,大号楚灵王,时间是公元前541年。(次月十二月赵武抑郁而死。同年的亚洲大陆西端,伊朗地区的波斯英雄居鲁士,攻陷名城巴比伦,建立强大的君主制的波斯帝国,成为希腊人的死对头。)
作为楚庄王的孙子,好大喜功的楚灵王比不得同时期波斯国王居鲁士,我们着重表彰他的艺术家才质好了,关于这一点,他给赵武赋《大明》时候,已让人领教一二了,文学底子不错的。
楚国美丽富于灵气,大江芳泽云蒸霞蔚,山野丛林鸟兽出没,风雨晴晦朝夕不同。自然界的诡谲伟大,造就了楚国巫风与神话的发达。楚国人信鬼。于是楚国人跳舞给诸神看,因为是祭鬼的,所以浪漫灵动,风格劲辣,国际第一。楚灵王就是个跳舞能手。
他经常拿着羽绂,胳膊上挥动羽翅,在祭神仪式的祭坛前盘旋飞扬,他最喜欢的羽毛衣裳把我的幻觉照亮,楚灵王舞姿奇谲灵动、超渺飘逸,啸歌玄远,飘然神爽,摇曳着风姿独特的楚国浪漫主义精神。【注释1】
楚灵王跳舞,主要供下列神仙鉴赏:
第一类是本土神仙,即风伯、雨师、日御、月御、山神、水神、司祸、地宇。
第二类是北方诸夏之神,即高辛、轩辕、海若、河伯、宓妃(曹子建追求的那个)。
第三类是东夷南蛮之神,伏羲及其老婆女娲,湘君及湘夫人。
跳舞场上待久了,楚灵王就偏爱细腰男女,俗话所说“楚王好细腰,一国皆饿死”,就是说他呢。为了博取国君青睐,一展杨柳婀娜,郢都城里刮起了细腰风,大臣们一天只吃一顿饭,各种减肥方法也都出来了。有吃辣椒减肥法、脱水减肥法、桑拿减肥法、点穴减肥法、水波排脂法,还有一些人跑到山上采草药,做成“脂肪燃烧弹”,每天吃三颗,烧掉体内23%的脂肪。赏心悦目的纤细腰身,逐渐成为了荆楚女子的特色,很多楚国人在暴风中把腰吹折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那位漂亮妹妹也是“腰如束素”。后代白居易有个细腰宠妾名叫“小蛮”,于是“小蛮腰”专指蛮楚细腰。但不知现代的两湖人蛮腰几许。
除了歌舞和“小蛮腰”,楚灵王还大力弘扬楚国音乐。楚
人音乐素养超群,从出土的青铜壶彩画上,可以想象音乐大顽主楚灵王的宴会盛况,鼓瑟吹笙,撞钟伐鼓,欢乐的时光如水荡漾,跟现在的歌迷会差不多。楚灵王乐技精湛,音乐感悟力惊人,余响回荡于天地之间,如今用射电望远镜还可以在太空中捕捉到。
楚国的乐舞水平高,体现在他们的乐器上。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了8组124件楚乐器,是属于战国初期的,其中有编钟65件,编磬32件,逮鼓1件,悬鼓1件,鼙鼓1件,手鼓1件,小瑟1件,琴1件,筑1件,排箫2件,竽5件,共计124件,可供一个庞大的王家乐队使用。中国现有的土产乐器,当时全有了。其中的编钟是超级国宝,钟架分上中下三层,气势壮观,音量雄浑,从低音到最高音,总音域跨五个八度之多,是世界最早具备十二个半音阶关系的定调乐器。楚国音乐水平因此堪称古世界的执牛耳者,并且影响到后来的汉代。
喜欢音乐的国君并不是孤独的。著名的“知音”钟子期先生也是楚国人。有人来郢都唱《下里巴人》,郢城内唱和者数万,说明楚国音乐活动的群众性。楚国的田夫野老,甚至都精通音乐,老匹夫瓠巴(人名)在水边鼓瑟,令水底的游鱼闻声探头,久久不忍游去。而中原却缺乏这样浪漫主义气息的音乐,因为传统礼乐的束缚非常顽固吧。晋国的大壁虎晋平公,是流行乐的发烧友,不断受到师旷批判——丫纯粹是亡国之音!
(晋平公的上三代国君——景公、厉公、悼公都是牛人,晋平公却无用之极,在两次弭兵大会上,都是楚国人居先歃血,晋国略落下风。在国内,晋平公也权力下落,因为没权,就落得只剩搞女色和听靡靡之音度日,最近还病了,从秦国请来的大夫说他是肾虚,搞女色上瘾所致,治不了了,只能等死。唉!)
不管怎么样,晋、楚两国已经弭兵了,两国继续坚持弭兵外交,不打仗。但是楚国的东线战场,一年比一年热闹了。
楚灵王不但是个歌舞家,还是话剧导演家,楚灵王第四年,公元前538年,他在河南南部的楚地申县搞了个十三国诸侯大会,楚国第一腰——楚灵王,两手叉腰,模仿齐桓公问道:“现在国际上有什么坏蛋吗?”
伍举(伍子胥的爷爷)赶紧接台词:“要说坏蛋那就是齐国的庆封了,他和崔杼谋杀了齐庄公,然后又杀了崔杼一家,现在亡命到吴国已经有七年了,还娶了吴王闺女,是个恶贯满盈的国际恐怖主义分子。”
楚灵王真生气了,还有比我不讲理的呢?!当场逮捕“亲吴派”的徐国国君,然后遍告诸侯,组成国际刑警组织,横穿安徽省,向东攻击一千多里,打到江苏镇江附近的丹徒镇(长江边上,离吴国大本营苏州就差一百公里了),挖出了****庆封的全家。
楚灵王为了给自己做广告,就让庆封自己背着斧子,喊:“不要有人像庆封这样啊,弑了自己的国君,残害国君的儿子,不得好死。”
伍举说:“只有无暇的人才可以惩罚别人,您还是……”
楚灵王哪肯放弃导演活话剧的机会,让庆封站在风景绝佳的长江岸上,光着膀子,背着斧头,面对诸侯代表,表情焦灼、痛苦地,又带点儿坏笑,准备开拍。楚灵王说:“灯光有了吗?有啦!A(开始)!”
庆封:“不要有人像楚王这样啊,弑了自己的国君,残害国君的儿子,不得好……”
“快Cut(停止)!Cut!”楚灵王撅着屁股冲上去,捂住庆封的嘴,“谁叫你改台词!该死该死!”庆封摇着脖子使劲骂街而死,大伙捂着嘴偷着乐。
因为话剧没演好,楚灵王回家的路上,又补演了一场——湖北北部随县东北的赖国,被楚灵王顺手打破了。赖国***也把自己捆了,背剪双手,嘴里叼着宝玉【注释2】,让士人光着膀子抬了供他用的大棺材跟在后面,在细雨霏微的早晨,出城面见楚灵王投降(这都是行为艺术啊)。楚灵王说:“好,表演很到位!”
楚灵王于是问伍举:“我该怎么演啊,导演?”伍举说:“从前楚成王进攻许国,许僖公也是这样出来的,成王解开了他的绳子,接受了他的玉璧,焚烧了他的棺材。您就照先王的这个来吧。”
于是楚灵王亲自解开老赖的绳子,接过老赖嘴中的璧,把后面的棺材烧了。然后饶了老赖又怕他造反,就把赖国人民东迁七十公里去开发鄢陵(湖北宜城县南)。布置完了以后,楚灵王在温凉的秋风黄叶里,顺着汉水,南下三百公里,回到长江边上的郢都老家。
可是没等席子坐热乎,吴军的复仇军队就冲回楚国来了,吴国人说,你们打破我国边境,挖出我们的庆封大爹,我们也打破你们国境。吴人在棘(河南永城县南)、栎(河南新蔡北)、麻(安徽砀山东北)三个地方展开浪战,抢了好些东西和妇女。楚灵王因天冷路远,不出兵了。楚国东境、北境的县长们赶紧组织保安团自卫,但是老天爷下雨不止,没法筑城。
楚灵王第四年就这么混过去了。
第五年,为了报复吴国(也都搞不清是谁报复谁了),楚灵王又联合陈、蔡、许、顿、沈、徐等周边列弱,发兵攻吴。两湖、安徽、江苏一带,闹得沸腾起来。
长风浩浩,楚大军渡过汨罗江,挺进安徽腹心,与越国人的帮忙军会师(越国人这是第一次参加到国际事务里边来,当楚国的附庸)。
这时候,吴**队也从东边动员,在安徽无为县境的长江岸边遭遇楚太宰蘧启疆率领的楚先头部队,吴人故意逃跑。蘧启疆乐了,挥动战车撒丫子穷追。这一追,犯了兵家之忌。楚国的战车多,战车优势全在集中密集使用,以缓慢节奏为主,要求秩序井然,即使双方激战,步兵也不要乱跑,战车也不能乱驰,追击逃跑的敌人也不能逾越规定的行列。这时蘧启疆撒丫子一追,战车如千仞**的山涧秋水,一泻万丈,不可收拾,行列紊乱。吴国多是步兵,当即转身奋戈回击,把各自为战的楚兵车分割包围,就像一群猎狗撕咬非洲草原上笨大的角马,将蘧启疆的楚军杀得大败。
接着,吴王夷昧派出弟弟蹶由出使楚营,被楚兵扣留了,楚灵王打算再演一出戏,就牵着吴使者蹶由,把他按在战鼓上,然后扒光上衣,说:“寡人要用你脖子的血,给战鼓上上漆兮,你高兴吗?”
蹶由弯着腰,拧着脖子说:“阿拉没问题。”
楚灵王问:“你出发前,算卦没,知道自己要没命吗兮?”
“阿拉算卦了,吉的呀。”
“哈哈,吉?吉什么吉?”
“阿拉到侬窄边来,好七好喝好招蛋(招待),回气吴王一轻松,毋警惕,搞勿好就被依打败了。可是侬大发脾气,要开了偶(我)战鼓上气(漆)。阿拉吴王修守转气(战具),给偶报仇,格么侬就马烦大了。阿拉吴王国酸卦(算卦)勿是酸我依个人格命,是算阿拉吴国格命,四(是)吉。”
楚灵王一听,乐了,演得不错,把吴王弟弟蹶由牵开不杀,留在军中。
(鼓,是一种神物,据说是根据孕妇的肚子设计的,也有说是根据雷公的形象,总之两样都很神圣,所以需要祭鼓,抹上活物的鲜血,鼓声才正点。一般用羊血,当然用人血效果更好。鼓面都是黑底红道的漆画,飞龙走凤,精美漂亮。)
看到吴军早有防备,楚灵王也怕了吴国人,想了想,还是无功而回吧。这次大规模兴师预备伐吴,却没有取得任何战果。主要是因为吴国人事先做了严密动员防备。
楚灵王回国后,觉得自己要娶媳妇了,就派人到晋国提亲,要求娶晋平公的闺女。
如今晋、楚已经弭兵好几年了,甚至互相开始结亲。这固然是好事,但是晋平公在这次婚姻行动中比较憋屈。他亲自送闺女出国境(超出规格,有巴结楚国的意思了),楚国领导却不去飞机场迎接。随后,楚五弟弃疾到晋国回访,这是婚后的步骤,晋平公却出郊相迎。晋国这里算是继弭兵会盟时后歃血以后,又雌伏了一次。
下一年,楚灵王第六年,公元前536年,亲吴派的徐国国君跑到楚国来出访,可能是楚灵王让他演话剧,不知哪里没演好,楚灵王怒了,把他关押起来。小徐在监狱蹲了几天,趁人不注意,逃之夭夭。楚灵王担心徐国会叛楚,就发兵去吓唬吓唬。
结果,吴国人得了借口,出兵救徐,在安徽北部蒙城县地区又把楚军打个溃散,俘虏楚国管马厩的官。楚令尹子荡吃了败仗,吓得不敢回国,杀了个替罪羊,才勉强交差。
吴国人越来越不好惹了。还好,这些战役都发生在楚国边境安徽地区,等三十年后,吴国拜兵圣孙武当大将,指挥三万吴兵,打遍天下无敌手,把战火一直烧到了楚国郢都,才是更可怕的呢。
三
虽然打仗和演话剧都不怎么成功,楚灵王造剧院却很拿手。楚国闻名遐迩的章华台,在下一年——楚灵王七年,公元前***年(晋平公二十四年)时兴建完工,交付使用。
那时候地面建筑是夯土地基。先挖地1.5米,填上细密的黄土,层层夯打成高于地面的平台,坚实而不透水,比早期烧烤或敷石灰的方法有效。
大型建筑,台基有时高出地面数米。地基下还有陶制的排水管道,地基上立起柱子,柱子下面垫上铜块,防止下陷。最后上梁架顶,柱间的墙以草泥和拌筑成,或用夯筑。墙面敷石灰使其光滑,最后涂上漂亮的彩绘,红、赭、褐、青、蓝、黄、橙多种矿物颜料。植物颜料很昂贵,估计不会涂房子。
屋顶是四坡重檐顶,也可以做成二层,像***城楼那样。东周的屋顶都有了精美的陶瓦,而不再是草泥和细沙,以防雨水的侵蚀。
那时候的地面和墙还不用砖。砖,特别是空心砖,只是用在墓葬里,防水,并且刻上好看的花(死人比活人住得好)。房子里加砖,是秦朝以后的事情。
楚灵王的章华台,楼阁雄峻,殿宇壮丽,是古代层台建筑中的杰出代表。高台十丈(二十四米),盘桓迤逦而上。台顶秀宫曲廊,云霞缭绕,可以观尽人间春色。因为它太高了,顺阶爬上去需要中间休息三次,所以亦名“三休台”。这片高入云霄的宫殿群,是楚国的标志性建筑,当时的世贸大厦,耸立在鱼米富足的江汉平原之上,西去郢都一百五十里,位置在今天湖北潜江的“华容古城”(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地方)。
东方朔把章华台和纣王的鹿台、秦始皇的阿房宫并提,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与此同时的西方,波斯国王居鲁士统治下的尼尼微城里,也建起了扬名四方的“空中花园”,被当时的希腊人列入世界七大奇迹。花园在台子上,台底座一百二十米,形状像多层的生日蛋糕,层台上种植花木,比宫墙还高,给人感觉像是悬挂空中,所以叫作“空中花园”。可以和章华台比一比,看看谁高。
李白有云:“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楚灵王经常住在章华台的无数红官彩殿里面,绝美佳丽弹琴奏乐,细腰美女轻歌曼舞,玉盘晃晃,粉香迷人,桃腮擦擦,笙歌袅袅,捧玉盘,举金爵,向灵王频频劝酒。“憔悴香桃余瘦骨,轻盈杨柳舞春风。”
在金石响里,竹丝声中,楚灵王品尽人间甜意,陶然飞升。
这些美女跳舞的所在,如今还保留着呢,只是美女的朱颜已改,从前巍峨入云的台子也被淤泥遮盖,成为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已。这主要是因为秦汉时期,四川大开发,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泥土冲刷到江汉平原,把楚国的繁华蒙得面目全非。
如果你到章华台的遗址去,和你的同伴眺看江汉风景,共同聊聊天,你可知道,在两千五百年前,楚灵王和大夫伍举也一起登上台来,站在这里说话,也许就是你们所凭依的地方。并且历史记载了楚灵王当时的感慨:“啊!这高台真美兮!”
伍举回答:“我听说国君服从天意叫作美,安定民众叫作乐,听道德的人的话叫作聪,能考虑长远叫作明,没听说把土木的崇大**和雕镂叫作美,把金石(钟磬)匏竹(笙箫类)乐器的盛大喧哗叫作乐,以壮观悦目叫作明,以晓察音调的清浊叫作聪的。”
“从前先君楚庄王做了个匏居台,高度不过能望国家的吉凶天象而已,大小不过容纳宴会餐具而已,使用的木头也不影响军队守备,花的钱也不给官府增加负担,老百姓也没为修台耽误正常工作。可是您修了这个台,老百姓都累坏了,财用都用光了,全国人干了好几年。美,要求上下、内外、大小、远近各方面都没有害处,才叫美。如果眼睛看着是美,财用上则匮乏了,这是收聚老百姓的财利来自我享受而使百姓变瘦,这美在哪儿呢?国君是领导百姓的,和百姓共处的,百姓瘦了,国君怎么能肥呢?私欲太多,德和义就越来越少,德义不能施行,近的人就要骚乱,远的人就抵拒不服了。”
听完伍举的话,估计楚灵王要跳楼。伍举这家伙是个老臣,所以倚老卖老,敢于训斥长官(伍举的爸爸就是从前跟楚庄王讲寓言“三年不鸣”的伍参)。
不管怎么样,这个“天下第一台”落成的时候,楚灵王约会诸侯领导,搞了一个剪彩仪式,显示一下楚国文化经济实力的进步。鲁国的鲁昭公二十五岁,却是个大胡子,楚灵王就导演了一个模仿秀,用克隆出的一个大胡子仆人陪伴鲁昭公。诸侯看了别有趣味,楚灵王一高兴,就把一只上乘的楚弓,赠送给大鲁。
弓这种东西,在我们眼里,没有什么好赖高下之分,其实做好一把弓,需要花费三年工夫。上好的弓,选用柘木,还要讲究取材的季节,加工时的气候。冬天采来柘木,浸渍在牛犄角熬制的胶里,夏天制作弓筋,秋天合成,表面再装饰动物角质,涂漆。
精细雕刻的弓体其实是“三层合一”的结构,中层是木头薄片,外层是牛筋,内层是角质,紧密胶粘一体,非常硬。张弓的时候必须借助膝盖的力量才能把两头扳转过来,即刻安上弓弦加以固定。弓弦绷得像琴弦,一拨就能发出响声。
这种合成弓射出的箭近距离可以穿透一头野牛,最大射程三百米,有效射程六十至八十米,长度在1.3米左右,分练习、守城或车战而不同。弓体还要用蚕丝绕紧,表面涂漆增加韧度,漆上作画加强美观,并且镶嵌金玉,弓角两端饰以华丽的鹿犄角。更漂亮的弓简直是工艺品,用于馈赠。
楚灵王送给鲁昭公的就是这么一把上乘美弓,比二十个小妾都值钱,所以送出去以后就后悔了。他的私人助理(太宰)看出灵王的意思,赶紧找鲁昭公谈话。“老鲁啊,恭喜贺喜啊,昨天给您的弓,齐国、晋国、越国的人都想要,寡君嫌他们德薄,唯独给了您。希望您回去好好备御三国,别让他们抢去。”
鲁昭公赶紧掏出宝弓:您快拿回去吧!我知道,这是演戏的道具,不是真给咱的。
可笑的剪彩仪式结束以后不久,楚灵王又会见了另一位外国使者。齐国的相国晏子也去过楚国,就是有名的“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