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于维汉传 > §2-6 楚雄会战

§2-6 楚雄会战

阴霾笼罩着苍茫的乌蒙山。

瘟神降落在昏沉的哀牢山。

滔滔的红河水唱起“叫魂歌”:“孩子啊,你为什么走的这么急!再吃一碗妈妈为你做的米粉!”

滚滚的金沙江唱起“送鬼歌”:“苍天啊,快快赶走瘟神,救救这些可怜的孩子吧!”

这歌哭之声来自山峦叠嶂、诸峰环拱的云南高原;

这歌哭之声来自千里彝山的云南楚雄地区——那是48万人民的紧急呼救!

已经在东北、西北地区逐渐被控制的克山病,又在西南严重地发生了!在楚雄大山之中坝子里的重病区,发病率高达11185、8/10万;病死率达98%!死者多数为儿童,最小的才4个月,大的6、7岁!他们的死让大山悲泣江河呜咽,让彝族兄弟们仰天哭号!

***把迅速控制云南楚雄小儿克山病的任务下达给中央北方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写着中央领导批示的“病情简报”摆在沈阳军区司令***将军的面前。已有效控制了北方多省地方病特别是克山病的总指挥,他又接受了向大西南进军的命令。

曾担任过中央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孙玺回忆,从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云南的小儿克山病鼓包了。根据云南省委的请求和***的指示,我们立即组成赴云南的考察小组。那是1983年年末的事,***司令站在作战地图前,指着云南中部呈葫芦形的楚雄那片大山,对我和于**说:“这片大山是重病区,你们迅速搞清情况,然后大兵团作战,从全国选调精兵强将,控制病情,搞清病因,采取有力预防措施,让老百姓脱离苦海!”

我和于校长(当时于**已担任哈医大的校长)及两位处长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云南楚雄。病情比我们想象的严重。虽然当地的医疗人员采取了积极的抢救措施,但病儿太多,病情复杂,让当地政府心急如焚。那一天,我们几个人赶到一个乡的卫生院,正赶上抢救一个小男孩子,那孩子从昏迷中醒来,对他父亲说:“我要吃一碗凉粉!”等那老汉把凉粉端来,孩子却咽气了。当场一片哭声。我和于校长也跟着落泪!

孙玺和于**边考察边设计方案。这之前的1980年哈医大杨建伯教授组织的有180多位专家参加的陕西永寿对大骨节病的考察已经取得成功。他们借鉴永寿的经验,准备从流行病学、生态环境、临床防治、病理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对楚雄彝族自治州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克山病的综合性科学考察。

他们对这次考察,还有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考察队要协助当地政府和医护人员查明楚雄克山病的流行特点、环境特征和危险因素,采取有力措施,减少发病率,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第二方面,进一步探索克山病的致病因素,揭示发病机理,推动病因学的深入发展。因为北方克山病的新发病例十分鲜见,使研究病因的工作举步维艰。这次云南的克山病的发生,为全国的科研人员提供了搞清病因的机遇。第三方面,锻炼队伍。老一代的地方病专家于**、杨建伯都年近七十,急需年青一代在实践中成长。这次“楚雄会战”也是一次大练兵。

1984年1月,楚雄考察队成立,其队员是来自全国7个省市的16个科研防治单位的208名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考察队由流行病学、临床、生化、病理、生态环境等五个专题小组组成。中央地病领导小组任命于**为考察队的队长。欧振康、王凡、王世臣、李芳生、谭见安为副队长。

临行前,***为全体考察队员饯行。他端着一杯茅台酒,走到于**的桌前。

“于教授,云南小儿克山病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我敬你一杯酒,祝你成功!”

“请司令员放心!一定完成任务!”

他们两位一干而尽。

“好!我等着给你们开庆功酒会,到时候还请你们喝茅台!”

接着李司令员走到每位考察队员面前和他们一一握手。

初春的楚雄山区,还是一片葱郁,山青水秀,风景如画。这是一片神奇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