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重返常和县
二月初三,陆浩然在大湖湖畔悠然漫步。这半个多月以来,他一直潜心修炼,自觉颇有进境,所以就出来散散心,放松一下。
蓦然之间,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鸣琴之声,琴声优雅缠绵,让人一听,就不由得沉浸到琴声中去。
陆浩然把法力注入到耳朵之中,立时他的听力大涨,他倾耳细听,发现原来悠扬的琴声是来源于湖中央的一条小船。
听着悠悠的琴声,陆浩然忍不住技痒。他出身书香门第,而音乐乃是儒家六艺之一,所以他也精通音律。听到琴声悠然动听,他忍不住从阴阳五行袋里头,取出过年时随手买的竹箫,吹鸣起来,与琴声遥相呼应。
一曲吹完,那小船缓缓靠轻,一个甜腻的女声从小船里传来:“公子竟然精通音律,不知道能不能上船与小女子一聚?”
“好的。”陆浩然答应一声,轻轻一跃,跳上了小船。
小船之内,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女,明眸丽齿,容貌动人,肌肤胜雪。陆浩然看得略略一愣,不过他心性坚定,很快就镇定下来。那女子见陆浩然只是神色一动,就恢复如常,不由得也是一怔,过了半晌,这才道:“这位公子,请进来一坐。”
陆浩然定了定心神,随着少女,走进了船内。
小船空间并不大,不过却十分整洁,还传来了淡淡的玫瑰花香。
美丽少女道:“听到公子的箫声,极为高雅,不知道公子的竹箫在哪里?”
陆浩然拿出竹箫,美女少女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想不到,公子居然可以用如此普通的竹箫,吹出如此动人的乐曲。”
陆浩然摆摆手:“比起小姐您的琴技,小生是自愧不如。”
正交谈之间,一个模样俊俏的小丫鬟,送上了一杯香茶,陆浩然轻轻喝了一口,只觉得余香满口,竟然是极品的铁观音。
美丽少女拿出一支玉箫,递给陆浩然:“奴婢想跟公子再合奏一曲,不知道公子意下如何?”
陆浩然接过玉箫,触摸了一下,就发现这玉箫是用极品翠玉做成的,色泽温润,入手暖和。
那美丽少女端坐在地上,伸出纤纤玉手,轻抚玉琴,弹出了一首《秦淮秋月》。
陆浩然也将玉箫放到嘴边,轻轻吹奏着,与少女的琴声互相呼应。琴声与箫声流畅自然,仿佛两人已经合奏过无数遍一般。
过了很久,琴声与箫声这才缓缓平息。
陆浩然端坐在地上,心神还沉浸在琴声之中,那琴声蕴含着无尽的哀伤。沉默了良久,陆浩然这才道:“琴为心声,小姐如果有什么烦心的事情,可以向在下倾诉一下,在下如果力所能及,一定会帮小姐一下。”
美丽少女勉强笑了一笑:“公子多虑了,小女子只是多愁善感一些而已,并没有烦心事。公子应该不是本地人吧,看公子的样子,倒像是个要赶赴科场考试的学子,既然如此,我就祝愿公子能够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话语之间,已经流露出送别之意,可是她的妙目却又隐隐流露出挽留的神色。
陆浩然知道她不愿意向他这个陌生人透露心事,所以行了一礼,就此告别。
“公子请稍等一下。”少女的声音自身后传来,陆浩然回头一看,只见少女把方才那只玉箫递给了他:“如此好的玉箫,只有公子如此精通音律的人才配拥有。”
陆浩然伸手把玉箫接过,他把手伸进怀内,可阴阳五行袋里头都是青铜古剑,不适合相赠少女,不由得愣在这里。
“公子,你就把你的竹箫赠给我吧。”美丽少女十分善解人意,“我会好好保存这支竹箫的。”
等到小船离开后,陆浩然心中还是充满了疑惑。遥望大湖,只见小船已经隐没在水雾当中。
此后几天,陆浩然一直在湖边徘徊,却再也看不到那位明眸皓齿的少女。陆浩然只好怏怏地回到荒漠,继续潜修。
三月末,陆浩然埋头苦修了差不多一个多月,这才离开荒漠,徐徐向西都出发。他要回到南天山附近的一和镇,参加科举考试。
由于四月就快要来临了,四月初五就是乡试,陆浩然必须要通过乡试,考上秀才,这才能一步步考上举人,再考上进士,从而进入官场。这是爷爷对他的遗愿,也是他探究陆家被灭族的唯一方法。
陆浩然经过故乡常和县,他犹豫了一下,决定到县里面看一下。常和县还跟两年前一样,此时,正有几个小孩子在空地上放着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