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随着时间的持续流逝,除了维护子体、思考子体和吞噬子体之外,群体意识心心念的新个体出现了。
这种新个体不是完全的水中个体,而是由岸边的两栖动物所演化过来的两栖子体。
也就是能够在水中生存、也能在陆地上生存,虽然没有完全达到水中动物那样自由自在,但也算是向着水中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两栖子体有着四条腿,腿上都长着脚蹼,脑袋比较偏平、表皮能够分泌出黏液来保持身体的湿润……
除了这些两栖的特征外,群体意识还发想了两栖子体给它带来了另外的一种强大的能力。
这种能力就是对于空间的感知,这好像是两栖动物特有的强大能力。
经过这么久的演化干预之后,群体意识有了一个新的疑问。
“为什么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能够演化出想同的习性呢?”
照理说,不同生物,或者说在不同的动物之间,有着生殖隔离不说,各自都有着完全不同的特异点。
那么为何经过干预之后,能将另外一种本身说没有的特异习性也能获得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算是如今的群体意识也是没有办法给出的。
群体意识只知道,只要将个体一直放在水边、浅水中生活,时间久了,自然也就有了变化。
只要将一群个体中它所需要个体经过无数代的筛选,那么此后的个体也会朝着不同方向进行改变形态。
就像是思考子体一样,一开始群体意识就在所有的个体中挑选出那些脑袋开起来比较大的。
然后让这些脑袋看起来要大一点的个体相互繁衍,然后在其后代中继续挑选脑袋比较大的个体。
如果有个体表现的特别灵动,那么也将其挑选出来,放在一起进行繁衍。
如此一来,经过一代代的挑选之后,这部分个体的脑袋越来越大,灵动性也就越来越强,直到思考子体的彻底诞生。
但就算如此,群体意识还在很多思考子体之中继续挑选下去,争取继续干预,培养出更加聪明的子体来。
按照这个办法,群体意识准备衍生出了子体也有了不同的方向、不同的特异点。
在两栖子体诞生之后,群体意识就准备继续培养真正的水中个体。
不止如此,看到翱翔于天际的动物,群体意识还准备演化出能在空中活动的个体。
水中个体还好说,毕竟已经有着两栖子体的存在了,只要继续干预演化下去就行了。
但是空中个体的干预演化可就有些困难了,因为群体意识没有办法让个体长出羽毛、肉翼啊!
难道看哪些个体的身体像鸟不成?群体意识的所有个体中就没有一种看起来能飞的起来的。
但就算很困难,群体意识还是下定了决心要演化出一种空中个体的,大不了就让个体居住在高山之上!
……
经过漫长的演化干预,真正水中个体出现了——这是一种由两栖个体所演化过来的新个体,即为“水中个体”。
水中个体没有了四肢,取而代之的则是那两队鳍,以及你条长扁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