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个体的分离,对于整个生态系统而言是有利的。
但是,对于群体意识而言就是最大的坏事了!
群体意识感受着“身体”的烦躁,只是默默的强行控制着不让这些个体离去。
幸好群体意识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感情,不然这种好似看不到头的强行控制可没法这么一直持续下去。
而随着个体数量的增长,群体意识的思维、感知也在增长。
与此同时,想要分群的个体也理所应当的在增加着。
只不过这部分的控制力对于群体意识的成长来说也就不太明显了。
因为个体的离群数量总会是整体的一半左右,所以群体意识它只需要强行控制这一半的个体就行了。
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群体意识感觉这种强行控制竟然越发的轻松了。
对于这种情况,群体意识它很快也就想清楚了。
如果说分群现象刚刚发生的时候,群体意识它用了九成的精力去控制那一半分群的个体。
那么随着个体数量的增长,群体意识的思维、意识就只需要用八成、七层的精力去强行控制力。
这个原因吗,还是因为个体的习性,毕竟个体的离群数量总会是整体的一半!
就好像是原来那一万只个体中有五千只想要分群,而群体意识它也只有强行控制六千只的精力,也就只剩下了一千只的余力。
那么随着个体数量增长到十万只的时候,群体意识虽然需要去强行控制五万只个体,但是它的思维能力却也达到了六万只级。
所以就算分出了五万只的控制力,它也还有一万只的余力,这可比最开始的一千只的余力多出了十倍!
经过这么一计算,群体意识也就很快的明白了过来这是怎么一回事。
也正因为如此,群体意识也就有了解决个体分群习性的办法。
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群的习性也只是一种习性,还是有着很大改变的可能性。
而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经过几代个体的更迭之后才得以完美解决。
与此同时,与另外的一个问题相比,这个自然演化出来的习性问题就显得不是那么的大了!
那就是关于整颗生命星球之上的食物是有限的这点!
群体意识要想成长下去,就不得不增加个体的数量。
但是随着个体数量的增长,对于食物的需求自然也是同样增长的。
虽然在之前时代的最后时刻,群体意识在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也想到过将个体数量控制在一定的标准上。
但是这只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解决办法,除非群体意识它不想要再进一步了。
可是对于“看到”过这颗生命星球之外一点风景的群体意识来说,固步自封可不是它想要的结果!
究其原因,还是来自群体意识的存在形态和其组成个体的外在形态有着矛盾而造成的。
说的简单点,就是因为群体意识它的成长需要大量的个体数量来承载,而大量的个体数量是需要相应数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