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觉得你死几次合适?”
“没有无辜的。”于是她说,“旁观就是在作恶,有了沉默的观众,才助长了恶。”
“某种程度上我能理解你。”李半月靠在椅背上,很长地叹了口气。
“你不理解。”虞司颜觉得好笑,“你有什么可以理解的?你所经历的一切起伏……只是矫情而已。”
“同为女人。”李半月接着说,连表情都不变,“但你不能这么做。”
“扶贫也好,济困也好,救值得帮扶的。”虞司颜道,“有的人不值得,就算你给他一层人皮,最终他仍作奸犯科,遭法律严惩,还伤害无辜,他们不应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应被用来以正视听……”
她的话被打断。
“该不该死,法律说的算。”李半月道,“你说的不算。”
“所以你就是不理解。”虞司颜腿交叠,“你只见善,所以你觉得人人都有救。”
李半月似笑非笑,“以前德国一个蹩脚画家也觉得自己有资格定义哪些人没有救,哪些人是劣等。”
虞司颜也回了她一个笑,“他死有余辜是因为确有无辜的犹太人,在我的故事中,没有无辜者。”随后挽起衣袖,“十二根长钉子,二十四个洞。”她抬起手腕,给李半月看二十几次整形都消不去的疤,“我就被钉在墙上,然后,一个接一个,一个又一个,直到老秋来。说来可笑,他撞死了我妈妈,却救了我。”
“您觉得哪些人无辜?他们在围观是惨遭/胁/迫吗?”她摇摇头,“不,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长了同一个舌头,”她学舌,“给她们一个教训,就不敢跑了。不敢坏大家的财路了。”又叹气,“那里的女人也是,肚子大了,又瘪下来,丈夫、公公、兄弟靠她,换一口饭吃。是不是很可怜?瞧着就可怜,但把我们抓回去的,就是那些女人,看守外来女人的,也是她们。终于,有比她们地位更低的女人了,她们也举起了刀。来,告诉我,你觉得哪个不无辜?”
“先告诉我,人命是否有高低贵贱?”
“您也先明示,”虞司颜反驳,“恶人作恶多端,法律视而不见;受害者于绝境中反击,法律重拳自天而降,以告慰天下恶贯满盈之人,请放心大胆的/践/踏/每一条人命,这规矩,合理还是不合理?”
李半月咳起来,折腰伏在椅子扶手上,咳了好半天,又开始找药吃药,有时虞司颜都觉得李半月的病是战略性的发作,万能挡箭牌,总在需要的时候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