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料,小熙的成绩居于榜首,把做好哥哥的品质发挥到极致。
殿试的时候,学子们更是小心谨慎,谁知摄政王又会出什么题来为难他们。
小包子正襟危坐在上面,怀里的团子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嘟嘟小嘴,不满的抻抻胳膊,像是在抗议大早上打扰他睡觉,小包子一边安抚的拍拍他的背,让他继续睡,一边公布今天的考题。
“今天的考题是科举制,要求条理清晰,切实可行,论证要充分,一炷香的时间,可以写的乱但不能千篇一律的写空泛的理论,现在开始吧。”
考生们更不敢下笔了,这个题太简洁。有人在****,有人在大发议论。
小包子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这些考生对待如今的考试制度有何意见。
考生在挥毫泼墨,小包子在拿着鸡腿吃个不停,一些人馋的笔都拿不稳,却又不敢抬头向前看。小包子像是没有看到他们的反应,自己做自己的。这点定力都没有,就算考得再好他也不敢留。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有的人还没有写完,急得满头大汗。
影雪敲响铜锣,立刻有人上前收卷,几百张卷子摆在小包子的面前。小包子擦擦手,拿着卷子开始阅读,看一张向下面看一眼然后摇摇头。“都坐好稍等。”
一气呵成的看下来,小包子简直是更头疼了,除了小熙从小和苏子晴学习,思想较为开放外其他人眼界都不深,倒是有几个写得好的可以重用,其他的还真不怎么地。
“今天给你们一个机会,我点到名字的,要现场回答我几个问题,其他的人好好听听,看看自己写的都是什么东西,废话一堆,没有一点营养。第一个,苏晨熙。”
小熙站起身,恭敬的弯腰行礼。小包子点点头,“坐下吧,你来说说你对科举制度的看法和建议,这里可有不少****的文章呢,把科举制夸的都上天了。”
“科举制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可问题也很明显,先从考试内容上看,四书五经一些经典需要学习,只是太过单一……”
小包子心情很好,改革的力度太大会实施不下去,终究要一点点的发布。“很好,你们明白吗?你们从小学习诗词歌赋,可你们除了这些还会什么。我不需要书呆子,我要的是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你们可以不会这些,但要是能做个好官也无妨。”
“有的人做不出诗,却能治理一方。我妈妈在江南时曾任命很多没有功名的县令,他们虽然不如你们的文化深,可实践丰富,一心为民。你们做得到吗?入朝后只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我让你们写出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要你们一味的去顺从上级的命令。”
“下一个,虞浩民,如果我让你做教育部门的主管,你觉得本王应该如何改进。”
“考试的时间应该是一年一考,考试的地点要统一,考试
的内容要增加,书本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不错。”小包子一笑,喂了一勺奶给弟弟。“下面的人就不是这个话题了,大家不要紧张,我又不是恶魔能吃了你们?就当在聊天,想到什么说什么。”
一场殿试下来,一半的人被刷掉,剩下的一部分人也是冷汗直流。苏晨熙是当之无愧的状元,虞浩民为榜眼,探花是一个老者。虽然年迈但很有见地。
考生们以前对一个孩子执政心存怨念,可见到南宫御宸本人,不得不承认他不是个普通的孩子。大将军和王爷的孩子,怎么可能是俗物,他们以前太过自负。
小包子想起掖城的制度,妈妈曾经将变法和新政结合起来制定,成果显著。但他现在不想照搬,全方面的改变短时期不可能完成,十年八年的会看出成果。
如今就从教育着手,力求为国家培养一批有用的人,至少渐渐的普及教育。
小熙被拉去游街,回来时已经很晚了。小包子在烛光下批阅奏章,时不时的打个呵欠。他走过去,夺过他手中的笔让他去休息,顺便给小团子掖掖被角。
“舅舅,我早要累死,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大舅舅也不来,真的打算让我一直做皇帝吗?我还想带着团子游山玩水呢。”
“姐姐在北戎,明日上朝你应该派人去北戎接管皇宫了,准备派谁去呢。”
小包子抬头看着他,“你,我准备去让你去,北戎虽然环境不好,比这里落后,想要带动那里的经济发展,必须去一个思想先进的官员。别人我不放心,也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