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挨过饿吗?
真正意义上的饥饿,而不是嘴里嚷着节食减肥却又随时能抓过鸡腿。
亦龄没有。
后世绝大多数人都没有。
半边烂透了的苹果削一削洗一洗照旧往嘴里塞的老一辈是那极少数,他们见不得丁点食物被浪费。
哪怕之后上吐下泻地往医院跑,也仍觉得是值得的:“进了肚子就没糟蹋。”
这种对食物极度珍惜的心情,只有真正挨过饿的人能理解。
事实上,自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华民族始终都在饥饿下挣扎求生。
地域辽阔不止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还卷来了洪水、干旱、蝗虫、飓风、地震、沙尘暴以及战争这些天灾人祸。
翻开史书,史家用平淡的语气描述着一次又一次大饥荒。
“ ……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关东饥,齐地人相食……燕、秦相持经年,幽、冀大饥,人相食……关中先水后早蝗,继以疾疫,米斗四百,两京间死者相枕于路,人相食……辛
丑岁,大旱,三吴饥甚,人相食……”
何谓人相食?
原本稀松平常的三个字凑在一起后,怎么就这么让人喘不过来气?
那殷红鲜血力透纸背,穿越时空,一笔一画地勾勒着一幅又一幅人间惨剧。
可,真正的残忍远不止此。
《卢氏杂记》:“张茂昭为节镇,频吃人肉,及除统军,到京。班中有人问曰:‘闻尚书在镇好人肉,虚实?’ 昭笑曰:‘人肉腥而且肕,争堪吃。’”
简简单单一个“笑”字,直读地人毛骨悚然、冷汗涔流。
而在衣衫褴褛的难民一波又一波涌入京城之前,饥荒狰狞可怖的脸便晃了又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