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番整顿,贾蓉顿时觉得屋里清爽许多。秦氏虽然有些不愿,但在求子嗣的名义之下,少不得委委屈屈应了。否则,她可不敢保证自己再闹下去,贾蓉仍会让傅秋芳那边避孕,不让她生庶子。
眨眼到了月底,宫里元春将端午节礼赏了,还让夏太监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吩咐贾家众人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让贾蓉这个族长领着贾家男丁跪拜。
贾蓉得了口谕,知道元春是得了自己上次命人传进去的话,想让清虚观张道士做法弥补贾家运数。因此不敢怠慢,点齐一众族人,早早前去准备。
清虚观张道士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曾经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现掌道录司印,又被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现今王公藩镇都称为神仙。
这等人物,贾蓉早就有心结交。此次得了元春口谕,自然更是便利。只是正所谓闻名不如见面,贾蓉见了此人,才发现这人虽然有些道行,却因为在世俗中待得久了,很是圆滑市侩。
“难怪祖父有着这层关系,却去玄真观修道,而不在这清虚观了”
“清虚观中,实在难得清静!”
看着张道士的模样,贾蓉知道从他这里只怕难得什么真货,也罢了和张道士谈玄论道的心思,一心准备打醮,迎接贾母等人。
到了五月初一,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底下执事人等,因为是贵妃吩咐做事,贾母亲去拈香,再加上逢着端阳佳节,因此凡动用的物件,一色都用上了。贾母乘着八人大轿不说,其她女眷或乘四人小轿,或坐珠缨八宝车、朱轮华盖车,带着各人的贴身丫头,还有各房的老嬷嬷奶妈子,并跟着出门的媳妇子们,黑压压的站了一街的车。
街上的人见是贾府去烧香,都站在两边观看。那些小门小户的妇女,也都开了门在门口站着,七言八语,指手画脚,就象看那过会的一般。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一位青年公子骑着银鞍白马,彩辔朱缨,在那八人轿前领着那些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
不多时,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张道士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宝玉下了马,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见了本境城隍土地各位泥塑圣像,命人停住轿子。
贾蓉早就来了清虚观,听闻贾母到来,少不得带领贾家子弟前来迎接。凤姐儿知道鸳鸯等人都在后面,赶不上来搀贾母,自己下了轿,忙要上来搀。
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突然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
“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
那小道士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把那小道士吓得瘫倒在地,再也不敢动弹。
贾母刚从轿中出来,听到这些,忙问:“是怎么了?”
贾蓉在旁看得清楚,将事情经过说了。贾母忙命人将小道士带来,好生安慰几句,又向贾蓉道:
“蓉哥儿带他去罢。给他几个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贾蓉口中应了,带着小道士下去,命人给了几百钱,让清虚观的人把小道士给领走了。又把林之孝叫来,吩咐道:
“让人看仔细了,今儿姑娘奶奶们都出来,一个闲人也不许到这里来。”
“若是再冲撞了女眷,小心你们的皮!”
林之孝忙答应“知道”,又说了几个“是”。贾蓉吩咐他去了,又见张道士站在旁边,没敢随意去见女眷。
贾蓉见他如此,笑着道:“说起来咱们也是自家人,何必这么忌讳?还不跟我进来!”
张道士呵呵笑着,跟着贾蓉进来。
见了贾母,张道士和她说了一些客套的话,又提起宝玉说亲的事,被贾母以宝玉“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给回绝了。张道士也不着恼,反以贾蓉为例,笑呵呵地说道:
“可不是嘛!蓉哥儿就是晚娶,如今也得了好姻缘!”
然后他又笑着拿了个盘子,道:“我拿出盘子来,不为化布施,倒要把哥儿的那块玉请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和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
贾母听说,便命宝玉摘下通灵宝玉来,放在盘内。那张道士兢兢业业的用蟒袱子垫着,捧出去了。
贾蓉看着这玉,不觉有些皱眉,只觉得这通灵宝玉虽然看着没有变化,却少了一种灵性,似是完全蒙昧。眼看贾母带着人各处游玩去了,他命人将自己派在黛玉身边的小红唤来,问道:
搜索【看书助手】官方地址:www.kanshuzhushou.com 百万热门书籍终身无广告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