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是娶,不如说是买。
有些人就打着心疼女儿的口号把闺女卖进去,反正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卖出去以后能得一大笔钱财,以后来不来往也没什么必要。
所以家里的几个孙女钱凤英养的还算是上心,杜家的女孩体貌上都不错,更何况家里有一个不是亲孙女的杜梦闲在,自己孙女倒是养的比杜梦闲白嫩一些。
钱凤英可不管孙女嫁出去不怎么gān活能不能过好日子,她只在乎孙女好看一点能多卖一些价钱。
虽然当天晚上杜梦闲就从无女村逃了,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更何况无女村买媳妇成了惯例,其中自然有一套看守女人的办法。
但是那个时代,逃出去没有介绍信和身份证明,想要存活何其艰难?
那时候的杜梦闲只想着赶紧逃出去,离开这个吃人的地方,至于自己逃出去后,那个买了她的老光棍损失了一大笔钱会怎么办,会不会过得辛苦……钱凤英在孙女逃出去了害人家丢了一个媳妇会不会会缠上门,会不会又是一个孙女卖出去……这些事情杜梦闲压根就没心思去想,也不想去想。
人都是自私的,没有人会无私的奉献自己照亮他人。
更何况她只想活出自己的一片天来,本身她一个大活人被人卖给老光棍当媳妇了就是一个极其不公平的存在,她何必为这种极其不公平的存在心生愧疚?
毕竟当时的她就是一个被jiāo易的货物性质,你见过谁买猪这时候,猪因为不想被杀逃跑了,然后逃出去的那头猪还会愧疚自己让买方卖方都损失了一大笔钱?
杜梦闲没读过书,但她知道自己不想过这种日子。
可就算她心明眼亮,在那个时代又赶上了几年饥荒,可想而知这日子过得有多艰难。
后面的剧情她就不知道了,她只知道原主在山里当了好几年的野人,然后就因为原著作者的致郁描写不想再看下去。
这不是作者的错,至少描写让她有共情心是作者自己的笔力,只是她不喜欢而已。
可现在,她成了这个不喜欢素材里的杜梦闲。
因为不清楚后面的剧情,杜梦闲现在最想做的就是吃饱自己的肚子,然后有力气想法子跟家里人抗争。
逃跑是不明智的决定,六零年代的人,逃出去后又要怎么生活?
如果实在没办法,那就只能走原本剧情的老路,总归比真的给光棍汉当老婆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