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一通例行话题,这位唐教授语气平淡。
不过,张小强却听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这个教授以前没有教授郭本科生,说明很牛啊,而且参考书居然是他自己编纂的,厉害!
不过大部分学生对这个没啥感念,场面很平静。
唐教授背着手,开始讲课。
这门课他早就烂熟于胸,不需要任何讲义、教案,脱口而出。
“华夏古代文明灿烂、历史悠远,司马迁史记开篇有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教授在台上滔滔不绝,下面的学生们昏昏欲睡。
京城大学的学生智商很高,也很认真,可不代表他们面对不喜欢的东西也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
比如李杰,这个早上大言不惭说要迎接新生活的胖子,此时此刻正呼呼大睡,口水都流出来了。”
作为旁听生,张小强听得津津有味。这位唐教授满腹经纶,各种典故信手拈来,而且讲的深入浅出。而且贵为京大教授,丝毫没有卖弄学识,都是用最简练的语言向学生们灌输知识。
“这才是好老师啊,怪不得京大厉害呢!”张小强心里感慨道。
唐昔年很无奈,当年博士毕业后,他直接进入考古研究所,开始全国各地跑。
过了三十岁,因为经验丰富、业绩辉煌,他被邀请加入京城大学考古系,被聘为教授。
从那天开始,他一直都在带研究生,偶尔还带几个博士生。
这次学校不知道为何,特意指名让他带一届本科生。
他不是很理解,但还是来了。
本以为能考上京大的学生,至少素质很高,可是看着台上不少昏昏欲睡的人,他气不打一处来。
其实一直作为研究人员,他对本科生没有概念。
这些人来京大都是因为分数没有优势,被调剂来这个冷门的专业,为的就是京大这块金字招牌而已。
对这门课有兴趣的人屈指可数,在加上古代史确实枯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不意外。
不过唐昔年不会甘于现状,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带研究生,他都追求完美,课堂如此死气沉沉不能容忍。
在极短的时间里,他迅速想到了一个方法,增加一下教学乐趣。
“同学们,说道古代史,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宋朝代,这个一个伟大的朝代,伟大在为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么说可能有些空洞,我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吧。”
一听到有故事听,不少人迅速来了兴趣,虽然对书本上的知识不感兴趣,但如果能跟百家讲坛一样,他们还是愿意听说书的。
咳咳,唐昔年咳嗽一声。看到学生们都来了兴趣,他很高兴。
“十二年前我刚博士毕业,进了一所考古院。那里面有个老教授,说有个课题要研究,去北方一处很偏僻的地方。当时所里不少人都有任务在身,只有我手头上没啥事,他就把我给带上了。
那个地方可真偏僻,我们坐了一天一夜的绿皮火车,下车之后连口水都没有喝,又坐了八个小时的大巴。到了一个很穷的县城,这里距离辽国起家的地方不远,再往北走几十里路,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我们又坐了几个小时拖拉机,才到一处被被发掘出来没多久的古墓边。”
这种故事最能吸引人,学生们已经听入迷,急切的想知道之后发生了什么事。
唐昔年讲故事很有节奏,特别会营造气氛,此时此刻,他就像盗墓小说里的男主角一样,带着大家揭开前面的秘密。
“我们刚进入墓葬,就发现几个不同寻常的东西。一尊青铜鼎,还有铁制的器皿。根据历史记载,辽国技术落后,恐怕没能力造这种东西,果不其然,在后面的又发现了几份保存尚且完好的木刻,上面说这些东西是从宋国带过来的,宋国的商人给辽国带来了大量的铁器。
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那尊青铜鼎据说有魔法,还有人说上面难懂的铭文隐藏着成仙的秘密……”
故事有些虎头蛇尾,大家没有听到想听的灵异故事,反而是个类似于走近科学之类的奇葩解释,顿时索然无味。
可张小强却被震了个激灵,脑中的系统发出各种提示,说这尊鼎上的铭文有助于他突破筑基期大圆满,寿命增加三百年!
“老师,那尊鼎现在何处?”就在唐昔年感受到挫败之际,张小强站起来问了一个问题。
“你很幸运同学,不用跟我一样走过千山万水,只要坐几站公交去博物馆就行。”
“谢谢老师。”
唐昔年很欣慰,看来还有有人喜欢考古的,说明自己的工作是有成效的。
只是他不清楚,张小强的思绪早已飘到九霄云外,飘到那个博物馆中。
只要能解开铭文的含义,就能增加三百年寿命,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大到可以让这个世界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