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雪泥鸿爪 > 默认卷(ZC) §至真之情

默认卷(ZC) §至真之情

隔了多少年以后,还能记得小时候读过的一篇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虽然章句已经模糊。但那有着许多送行人的火车月台,那位已经发福而步履不是很健朗的父亲,那匆匆忙忙跌落了一地桔子的情景细节,仍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似乎像是自己亲身经历了那场面一般。这是因为朱先生笔下所流露出的亲情,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上,产生了共鸣的缘故。

最近,我读到杜渐坤的《归家》和稍后的《记着老师》,又有了这种感同身受的体验。因为他在文章里描写父母和老师时的心境,也仿佛是读者的我,曾经历历在目的事情。

渐坤写散文有年头了,他的散文,在我还未认识他之前就很欣赏了。因为我读散文,不太喜欢堆砌着许多华丽词藻,看起来蛮漂亮而内容一般的作品,也不喜欢站得很高,俯瞰众生似的指点迷津,充满了教诲的文字。散文的一个“散”字,就天生注定了它就是不受拘束的、自由的、随便的性格。或是花花绿绿,或是正而八经,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不过作为读者挑选的话,我倒宁愿读渐坤这样很平常心的、很质朴的、很真挚的、很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所感受的散文。

后来,渐坤编了一本叫作《随笔》的刊物,由于我经常给这个刊物写稿,也就跟他熟了。于是发现,文如其人这句话,对别的作家或许不那么吻合,但在渐坤身上,真是人如其文的。他很谦谨,也很敬业,待人朴实,很重感情,是一位可信任的朋友。和他交往中,他自己的话不多,但总微笑着听你讲话。总之,他的人和他的文,一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真。

我想,一个作家,只要写出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生命也就有了。而虚假、卖弄、炫耀、耍贫、搔首弄姿、顾影自怜、摆老资格、卖老古董,可以唬人,但不足以服人。

《回家》是他写好了,压在手边两年之后,才拿出来的。他本来以为:“以一己一家的悲愁布露于世人,究竟有多大意思?”但这位世界上给了他最多爱的老父,终于劳累了一生以后,长眠在山林间,那种无可回报的追悔,正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失去亲人的共同感情。《记着老师》里那位农村老师,怎样把学生融为他生命中一部分的痴情,那碗粥里,所包含着的贫穷日子里相依为命的温暖,以及这位老师莫名其妙的不幸和孩子们无可名状的哀愁,也是所有经历人生之后,对于儿时教书育人的师长,那种怀念之情。正因为都是平常人的平常情,所以也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在渐坤的散文中,没有任何造作伪饰之词,情之所系,自然而成。读他,就等于读一个从贫苦生涯走出来的孩子,重新回眸凝视昨日时的依恋、怀旧、难忘、追悔的全部感情。童年的梦,作家的门,这句话是一点也不错的。正是这些暗淡的岁月中的亮色,凄冷的生活里的温馨,他的父母、他的老师、他的家乡、他的亲人,乃至他长长人生路途中,所结识相遇的每一个人,给他留下的回忆,成就了他的文思,也是他散文创作中的主调。

于平淡中写出瑰丽,是不容易的。正因为他每一字,都是亲身经历,每一句,都是有感而发,娓娓道来,似小河淌水,浪花也许不大,但清洌澄澈,声韵悦耳,也是一种难得的散文之美。而渐坤在文中追寻的“真情”,便是他作品的被人看重的地方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