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昭庆元年六月十六, 黄昏,一声婴儿啼哭响彻寿康宫。

适时,红霞漫天, 祥云见世,宛若凤凰啼鸣。

“是个小公主!”稳婆用襁褓包裹女婴, 交给宫人抱出内殿。

殿外楼喻焦急等候, 他紧紧握着霍延的手腕,试图从他身上汲取一点力量。

楼荃也在旁边急得冒汗。

唯有楼绩, 在江岚发动时就一直陪在内殿,根本不管什么“污秽”之说。

好在江岚这胎怀相稳,加上有过三次生产经验, 平日里积极锻炼身体,生产时倒还算得上顺利。

小公主被抱到楼喻面前,楼喻心中霎时盈满感动。

他根本不敢抱,只傻笑望着襁褓中皱巴巴的婴儿,哽咽问道“太后可还安好?”

“回陛下, 太后安好,只是后头还有一个。”

楼喻点点头,他娘是双胎, 还得等。

“好生照料小公主。”

不多时,另一声啼哭终于响起,只是声音比前头要弱上几分。

“恭喜太上皇, 是个小王爷!”

男婴被抱出来, 楼喻看了几眼, 便急匆匆要往内殿冲。

“陛下, 您不能……”

“有什么不能的!”楼喻呵斥一声, 匆忙踏入内殿, 行至江岚榻前。

虽生产顺利,可江岚到底年纪大了些,生完就昏睡过去。

楼喻指甲掐着掌心,硬生生憋住眼泪。

无恙便好。

太后娘娘顺利诞下一对龙凤胎,朝野上下,尽皆为之欢喜。

龙凤呈祥,好事啊!

况且孩子出生时,天际祥云隐现,必是吉瑞之兆!

翌日朝会,楼喻直接下旨,册封小公主为荣乐长公主,小王爷为瑞亲王。

朝臣纷纷道喜,心里面想着满月宴的时候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贺礼。

皇帝喜气洋洋,朝堂自然一片祥和,谁也不会在这种时候触霉头。

朝会结束后,范玉笙叫住杨广怀。

“杨相,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杨广怀悠悠问“哪里不对劲?”

“我本身不信道,若有冒犯,还请杨相见谅。我只想知道,青鹤观主的批语到底是真是假?”

他紧紧盯着杨广怀的眼睛。

杨广怀神色无波“抱歉,我对道法只通皮毛,青鹤观主修道数十载,做出这样的批语,自有他的道理。若是假的,他又怎敢欺瞒圣上?”

范玉笙脑子里灵光一闪“倘若,他是受……驱使呢?”

受谁驱使,他没说出口,但杨广怀听明白了。

他知道,这样的批语根本瞒不住范玉笙。

以前范玉笙没提,是因为没往那方面想,可是现在看到陛下对荣乐长公主以及瑞亲王的疼爱,便发现了蹊跷。

“范相,请慎言。”

范玉笙对上他深邃广袤的眼眸,猛地一个激灵。

他连忙拱手道“是我着相了。”

杨广怀遂笑道“陛下心系天下苍生,既是百姓之福,亦是朝廷之幸,其余事,便放宽心罢。”

范玉笙心中轻叹“陛下一秉至公,我的确不该纠结于那些凡俗琐事。”

“范相想通便好。”

勤政殿,楼喻带着霍延一起翻阅典籍,想要为妹妹弟弟取一个绝佳名字,可是翻了大半天,都没找到合适的。

他往后一倒,书摊在脸上,郁闷道“叫什么好呢?”

霍延拿开他的书,笑道“关心则乱。”

“唉,就是想给他们最好的。”

楼喻纯粹就是老父亲心态。

霍延好笑道“太上皇也想取名呢。”

“他都取三个了!”楼喻不满道。

霍延“……”

他是看出来了,眼前这人真的将两个小家伙当成女儿和儿子看。

“不管怎么说,阿喻都得和太上皇商量一下这取名权。”

楼喻深知这个道理。

他赶忙前去寿康宫,看望了他娘之后,便打算跟他爹谈一谈谁给两个小家伙起名字。

楼绩“名字?我早起好了。”

楼喻“……”

“大的叫楼茝,小的叫楼固,怎么样?”

楼喻还能说什么,只能捧场呗。

他抱着最后的期待问“乳名可起了?”

“这倒没有,不过你们三个的乳名都是你娘起的,你娘这不是还没休养好嘛。”

楼喻“……”

他娘辛辛苦苦生下的孩子,他确实不能抢了取名权。

唉。

“我去看看阿茝和阿固。”

他没走几步,又顿了顿,“爹啊,您为何要给阿茝起这么拗口的名字?”

楼绩摆摆手说“她一个女孩子,又是公主,被人叫名字的机会不多,叫什么又有什么区别?”

一般女子的闺名本就很少显露人前,而且楼茝有封号,平常时候直接称呼封号就行。

想到“荣乐”是自己起的,楼喻不由高兴起来。

看完两个小家伙,楼喻又回到勤政殿。

昨日会开到一半便被打断,今日得接着开。

京郊的工厂和大学教舍皆已完工,就等着招聘工人以及举子入学。

工厂和教舍大多借鉴庆州新城,令京城老百姓耳目一新。

他们以往只在报纸上看过关于庆州新城的描述,不知庆州新城到底是何模样,而今亲眼看见,便觉得庆州“工人”做活的地方也太好了吧!

“工人”是《京城旬报》上的新词。

《京城旬报》上登载了招工启事,里头就提到了“工人”这个词,就好像进入工厂做活的人,突然被赋予了一个崭新而有力量的身份。

“我去工厂附近看了,那屋子不怎么好看,不过玻璃窗倒是挺多,一排又一排的,那得多少钱哪。”

“反正是朝廷出钱,你在这瞎操什么心。”

“听说纺织厂要招不少女工,我家闺女满十六了,不知道能不能进去。”

“你真打算让闺女到城外做工?那边那么多男人,你放心?”

“纺织厂都是女的,这有啥不放心的?”

“纺织厂离家里也不近啊,你闺女每天来回不折腾?不仅折腾,还危险。”

“那我再想想。”

京郊工厂距京城大约十里路,脚程快的壮年男子,走一趟至少得半个时辰,若是女子,估计得花费更长时间。

从纺织厂下工,一路走回京城,估计城门都落钥了。

这个问题让城内想要去做工的百姓望而却步。

工厂附近也有零星几个乡镇村落,乡镇村落没有宵禁,女工可以自由来回,但这些村落又能为工厂多少女工呢?

所幸,工厂定址时,楼喻就想过这个问题,并想好了对策。

某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

京城老百姓突然看到一辆奇怪的牛车。

那车车身偏长,前头有两头牛拉运,车厢前后左右都有玻璃窗,里头空间宽敞,估计能坐下十人。

车停在路牌下,有车夫模样的人戴着草帽,手里拿着鞭子。

百姓好奇上前询问。

“喂,那个车把式,你这什么车?干什么用的?”

车把式回道“这是载人的客车,专门接送人出入城的。”

“这倒是稀奇,这车能跑去哪儿?”

“现在只跑京城和工厂,以后不一定。”

“工厂?你是说正在招工的工厂?”

“是啊,老兄,要不要坐坐看?一趟五文钱。”

“五文钱?”

百姓惊了,雇辆牛车都不止这个价吧!

“咱们运安车行就是实惠,不过咱这跟寻常雇车不同。”

“怎么个不同法?”

车夫笑着回答“车厢坐满客人,车才能动。”

老百姓算了算,一个车厢能做十来个人,每人五文钱,拉一趟也就几十文,这生意得多亏本哪!

看这车壁上的玻璃,造价肯定不便宜吧?还有这牛,两头牛养起来也要费不少钱吧?

这车行是做慈善的吗?

不过说句实在话,自玻璃在京城掀起热潮之后,除了有钱有势的,寻常百姓还是买不起玻璃。

他们没住上玻璃屋,没坐过玻璃窗车,现在看着这车,一时心痒难耐,纷纷说想要体验体验。

五文钱坐一趟车,不亏!

车厢满员之后,车夫驾车出了城门,一路往工厂区驶去。

不过两刻钟便到了。

车夫笑呵呵说“到工厂了啊,都下车了。”

乘客一听愣了“不回去吗?”

“回啊,得等人满了再说。”车夫用棉巾擦着汗道。

“人不就是满的吗?”

车夫掀掀眼皮“回城得再交一次钱。”

“什么?!你这不是在抢钱吗!”

车夫皱眉“我说过一趟五文钱,现在一趟走完了,再走一趟,不得再交钱?”

“我自己雇辆牛车,来回都包圆了!”

车夫一针见血“您雇一辆车多少钱?”

乘客们“……”

车行有钱有势,他们不敢得罪车夫,便只能乖乖掏钱回城。

反正下次不会再坐了!

一开始,老百姓对运安车行的公共牛车不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工厂工人乘坐牛车上下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车实在太方便了!

最关键的是实惠。

工厂工人上下工都是固定的时辰,牛车每天也不过走两趟。

其余时间则帮助老百姓跑跑工厂附近的地方,赚些零碎的钱。

可京城这么大,人这么多,老百姓的需求不可能只局限于一个方向。

他们希望牛车能载他们去其他地方。

有需求就有市场。

在市场的推动下,运安车行又开辟了其他载人路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