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118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翌日, 朝会之上,楼菱、梁霈以及陇州知府,凭借这些年在南方治理的经验, 详细阐述了当前南方的局势。

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朝臣闻言,皆激烈讨论起来。

“南方蛮夷不通教化, 都是些刁民,这次还杀害朝廷命官, 企图造反独立,就是一颗毒瘤!”

“不通教化也可以教的嘛, 我看那个榕族就不错, 将他们立成榜样, 那些不服管教的自然就会被同化。”

“这都快两百年了, 有些部族就是朽木不可雕,我看直接将他们驱逐出境得了!”

“这都已经打服了,多加管教便是, 何需这般极端?”

诸臣争论不休,楼喻就坐在上头看热闹。

庆州系官员一看就知道陛下已心有成算,所以没有参与争吵, 就算参与了,也只会偏向继续教化, 而非不管不顾。

以他们对陛下的了解, 陛下肯定不会轻易放弃南边。

眼看时间差不多了, 楼喻伸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

广德殿立刻陷入安静。

楼喻面色淡淡问“范爱卿, 你怎么看?”

范玉笙是连夜做了功课的, 一点也不怵。

他出列行礼道“回禀陛下, 微臣以为, 南方诸族叛乱,不通教化是其次,难以生存才是关键。”

群臣又窃窃私语,怎么就难以生存了?有的部落连铁都有了,怎么可能无法生存?

楼喻淡淡道“继续。”

“陛下,微臣查阅了当年朝廷实行的教化政策,又根据方才长公主殿下、梁知府、何知府的阐述,故得出这个结论。”

范玉笙侃侃而谈道“当年的政策主要有二。一是南方诸族保留武装,朝廷将南方地域划为三州,并建城派兵驻守;二是鼓励南方诸族从大山里走出来,将原始的狩猎模式改为半耕半猎模式。”

“既然是给了他们赖以生存的田地,他们缘何继续返回大山?”楼喻问。

范玉笙道“一是农耕技术问题,二是朝廷赋税问题,三是州府治理问题。”

“具体讲一讲。”

“南方诸族习惯以狩猎为生,对如何种植庄稼一知半解,如果没有技术指导,恐怕他们费心尽力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糊口。在这种基础上,朝廷的赋税势必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比起以前不用交税的日子,他们自然不满当下的生活。更甚至,三州的土地大多被豪强富绅瓜分,部落族民们,要么选择成为地主的佃农,要么回归山林自由自在。”

他分析得有理有据,众人皆颔首同意。

陇州知府却道“范相,下官以为,我大盛各地都有地主和佃农,南方部落族民不愿成为佃户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与州府治理无关罢?”

“如果我没记错,占州产出稻米,一年可达两熟,这种情况下,仡族为何还要依靠山林?但凡他们有足够的土地耕种,便能养活一家老小,何必在山林里与野兽搏斗?因为占州开垦出来的田地全都被豪强占据,这些豪强从何而来?就是当年前去治理的官宦之家。何知府,梁知府,我此言并非针对你二人,请见谅。”

何知府脸一红,拱手道“是下官着相了,抱歉。”

梁霈回道“范相方才所言,下官极为赞同。下官于占州为官数年,每每看到这些情况,都觉得有心无力。”

当年前去治理的官吏,利用官职之便攫取利益,成为南方的豪强富绅,这么多年下来根深叶茂,梁霈他们根本无能为力。

总而言之,南方的地还是中原人在种,跟那些部落没有关系。

但因为南方实在偏远,朝廷管控不到,是以这么多年,当地的豪强越发猖獗肆意。

他们一步步侵占南方部落的生存空间,逼迫他们不得不退回大山里。

这么多年来,南方诸族心中怨气不断累积,终于瞅准机会打算脱离朝廷管控。

他们是听说了北方的内乱,这才敢趁机作乱。在他们的认知里,北方的内乱没个几年是平息不了的,遂非常大胆地跟三州官府对抗起来。

一开始只是试探,在发现梁霈等人向朝廷求援好几次都没有回应,他们的胆子越发大了起来。

只可惜,他们没想到楼喻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内乱,并腾出手来整治南方。

也算是倒了霉。

这件事谁对谁错已经掰扯不清楚,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楼喻笑问“不知范爱卿可有良策?”

范玉笙道“臣以为,必须要还地与民,想让南方族民在田地上扎根,必须要让他们从田地上得到好处。”

“范相,那些土地都在豪强手中,如何能让他们交出土地?”梁霈问。

他觉得范玉笙的想法过于天真了。

“确实如此啊。”何知府也附和道。

范玉笙丝毫不惧,他问“盗贼偷取了赃物,难道因为使用了不少年头,就能成为他们的所有物了吗?”

“不错。”杨广怀点头表示同意,“当年朝廷的政策是,要给南方各族开垦分配适量的土地,但是土地却被人以权谋私盗取,官府登记造册,将那些土地变成律法上的私产,却无法掩盖盗取的事实!”

那些地主为什么那般豪横?就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权在官府文册中记载得清清楚楚,梁霈等人也拿他们没办法。

朝廷都不管了,他们还能管得了吗?

但看眼下这情境,梁霈心情蓦地激动起来,看来朝廷是下定决心要整治南方了!

楼喻不由笑起来“范爱卿和杨先生所言,令人醍醐灌顶啊!既如此,便追溯罪责,还地与民。”

“陛下圣明!”

“不过,”楼喻话锋一转,“虽说南方偏僻,朕却觉得南方物产丰饶。比如屏州的铁矿,比如占州的稻米等。且南方水系广阔,水运发达,是个好地方。”

皇上都说是好地方了,那绝对就是好地方啊!

下朝后,楼喻召集相关人员于勤政殿开会,就南方治理问题制定详细的计划。

众人都拿着纸笔进行记录。

梁霈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会议,颇觉新奇,同时又有些感动。

南方一直是朝廷懒得搭理的地方,没想到陛下竟如此重视。

“朕打算成立临时督察组,任务是前去南方三州查清侵占百姓田地一事。诸位以为督察组组长由谁担任较为适合?”

范玉笙道“此人必须与当地豪强没有任何关系,也无任何利益纠葛,且身份应当不低。”

“不错,”楼喻目光在众人面上扫过,“只是诸位皆为朝廷重臣,如今朝廷离不得诸位。”

范玉笙道“陛下,有一人可以。”

“谁?”

“沧王。”

楼喻眼睛一亮。

一来,楼蔚是皇室贵族,身份极高,定无人敢惹;二来,楼蔚必定心系朝廷,尽职尽责;三来,楼蔚这些年在沧州也算干出了经验,已非当初懵懂少年。

楼喻对他放心得很。

“那就任命沧王为督察组组长,其余组员再从朝中挑选。”

除了督察组外,楼喻还下达了不少政令。

组织农业技术组前往南方考察,教授南方诸族农耕技术;组织医疗小组前往屏州巫塔族考察,找出能够治疗疟疾的因由;组织技术工人小组前去占州扩建海港,并于当地招募青壮劳工。

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众人听得一愣一愣的。

陛下的想法实在比他们周全太多,简直连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梁霈是第一次受到冲击,听完之后简直五体投地。

“还有,”楼喻转向林大井,“南方气候炎热,能够孕育出不少北方没有的瓜果,农业小组前去考察的时候,不妨多留点心,若是能够形成果园产业链,将瓜果卖给北方,不也是为南方百姓创收嘛。”

“可是陛下,从南至北距离太远,恐怕瓜果尚未运至北方便已腐烂。”林大井说道。

楼喻想也不想道“可以用冰保存。”

众人面面相觑。

“陛下,南方气候炎热,如何取冰?”范玉笙忍不住问。

楼喻愣了一下。

他忽然想起来,目前大盛尚且不能大量制冰,能在夏天用得起冰块的都是世家贵族。

而这些冰往往都是冬日窖藏的。

楼喻淡定道“此事得问袁道长。”

一般来说,搞炸药的不可能不知道硝石的作用。但有时候,知道是一回事,应用是另外一回事。

范玉笙以为袁道长又搞出什么新鲜玩意儿,遂不再问。

“况且,就算无冰,果肉也可以制成果脯、果干之类的吃食,如此便可耐于储存。”楼喻又提出一个法子。

他觉得,人不能总囿于一条道上,财富是创造出来的,端看有没有那个能力与魄力。

众人尽皆叹服“陛下所言极是!”

在朝廷的高效运作下,各个小组已经筹备完毕,带着一项又一项的政令前往南方考察。

自霍延返京后,南方诸族都陷入忐忑和迷茫之中。

除榕族外,仡族和巫塔族受损严重,剩余青壮都成为朝廷军的俘虏。

见识过朝廷的雷霆之怒,他们再也生不出反抗之心。

罗逸养好伤,随荣石回到族中。

时值冬日,山林里萧条许多,族民们打不到猎物,族中存粮又不够,时不时都要饿着肚子。

他们还得等着朝廷的审判。

朝廷会如何对待他们?他们以后的命运到底会如何?

等待的日子是煎熬的,就连荣族长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他带着荣石来找罗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