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访问:【兰兰文学 】www.wanbentxt.net
眼皮底下。
四连一班副班长杨金堂二十二岁,他身材高大,平时身上总是两支枪。这几天他害了眼病,两眼肿得像两只铃铛。班长让他下去休养,他说不要紧。晚上的时候,任务来了:四连以一个班的兵力,用迅猛的战斗动作抢占距敌二十多米远的一座大坟包,并且坚守住,掩护全营挖战壕。一班争取到了这个任务,杨金堂带着三名战士上去了。刚往前爬出不远,敌人就发觉了,机枪子弹打过来,杨金堂的手被子弹打穿了,脖子上也被子弹擦着直流血。连长爬上来问他行不行,他让连长赶快去指挥挖战壕,不用管这里。敌人很快发起反击,在爆炸的火光中,杨金堂脖子上的血冒着热气。击退敌人的反击后,身边的三名战士都因负伤被抬了下去,阵地上只有他一个人了。月亮渐渐向西倾斜下去,杨金堂的半个身子已经麻木,脖子上的血结成了冰块。在意识逐渐丧失的时候,他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坚持住,他的汤姆枪依旧在“咯咯”地响着,当面的敌人始终抬不起头来。战壕已经挖到距当面守军仅三十米的地方,那边杨金堂的汤姆枪突然不响了。连长派人上来一看,昏迷了的杨金堂右手扣在扳机上,左手握着一颗烈性手榴弹。
解放战争(Ⅱ)字数:3569 字号:大 中 小 淮海大平原又一个han冷的黎明来临了。
以陈官庄为中心,在杜聿明集团最后龟缩的几座村落的四周,华东野战军官兵决心要把他们脚下的土地挖个底朝天,无数条战壕向着国民党守军最后的阵地前沿一寸寸地接近。在凛冽的han风中挖掘了整整一夜的官兵知道,战壕距离敌人的前沿越近越好,那样等冲锋号响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从战壕里一跃而起,端着汤姆枪瞬间冲到敌人面前——那个敌人最好就是杜聿明!
勇敢地向前进
淮海大战的最后时刻到来了。
从徐州南撤的国民党军杜聿明集团,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陈官庄附近地域,至今已经一个月有余。
一九四九年一月六日,当炮声再次从陈官庄战场轰然而起时,攻守双方的官兵都知道,这是这块已经尸横遍野的大平原上的最后的一搏。
在狭窄的包围圈四周,华东野战军各突击集团火炮狂吼。东面,李弥兵团已经崩溃,各军官兵疯狂西逃,潮水般涌进邱清泉兵团的防御阵地,然后越过这些已经残破的阵地继续向西溃败。邱清泉兵团各部队已经混乱,各个村落据点之间被华东野战军穿插分割,兵团部的指挥系统已经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