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解放战争 > 第 161 章

第 161 章

直接访问:【兰兰文学 】www.wanbentxt.net

丰富的经验和惊人的建树,但在国民党军一线作战部队内部,一名资深的共产党员能够隐藏如此之久并被逐步提升至师长的位置,其大胆、耐心和智慧令人惊叹。

黄埔毕业的廖运周自一九二八年起,就接受党组织的委托秘密从事地下兵运工作。一九二九年他参加组织了芜湖兵变和安庆暴动。一九三〇年冯玉祥的西北军第二师成立,主要军官都是参加过芜湖反蒋兵变的军官,廖运周和几名秘密党员在这个师建立了地下党组织。一九三七年,廖运周所在的部队开赴河南焦作,与豫北管区合并成师,当时的豫北管区司令官张轸北伐时曾是以程潜为军长、林伯渠为代党代表的第六军的一名师长,因此政治立场是反蒋的。廖运周迅速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在这个部队隐蔽精干,发展势力,掌握兵权。”

自那时起,廖运周一直隐蔽在一一〇师,历任团长、旅长、副师长和师长等职。这一漫长的潜伏过程是艰辛和危险的。内战爆发后,晋冀鲁豫中央局国民党军工作部的秘密联络员进入河南新乡一一〇师驻地,见到廖运周。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一一〇师的行动计划是:“在有解放军接应的前提下举行起义,起义前的任务是收集军事情报。”一九四六年九月,第八十五军奉命出动,掩护新五军向徐州移动。一一〇师在河南民权县刚下火车,官兵们就听见了剧烈的枪声,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部队正在攻击位于郑庄寨的第八十五军军部。军长吴绍周在电话里呼叫一一〇师火速增援,廖运周很想利用这一机会与刘邓的司令部取得联系,但是情况不明,缺乏渠道,只能向吴绍周报告说自己也受到了包围,正在激战之中,以拖延增援军部的行动。天亮之后,刘邓部因攻击效果不佳,战斗伤亡严重,被迫撤离战场。廖运周立即向军长报告了这一情况,以致吴绍周以为是一一〇师经过“英勇作战”把围困军部的共军打跑了。后来,邓小平托人告诉廖运周:“郑庄寨战斗是有意不打一一〇师,而专打第八十五军军部,目的是为了牵制新五军,使它不能开往徐州,打了第八十五军起了牵制作用,这就是胜利。至于我军有损失,那与你们无关,你们是无能为力的。”

一九四七年,一一〇师开赴山东战场,邓小平随即指示,将一一〇师地下党的关系转到中共华东局。同时,陈毅也再次强调:“当前搞情报比起义贡献大。”这一年的夏天,一一〇师地下党委正式成立,廖运周任书记,党派入一一〇师后被廖运周任命为副官处副官的刘浩任副书记。他们开始整顿队伍,凝聚进步力量,把顽固派分子排挤出去,将一大批年轻军官团结在身边。这期间,国民党军豫北战场作战计划和蒋介石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作战计划及电报密码,都是由他们搞出来然后送至距一一〇师驻地最近的解放军部队的。秋天,一一〇师地下党组织关系转入中原军区,邓小平的指示是:“积极准备,耐心等待,在最有利的时机起最大的作用。”

让一一〇师的秘密党员和准备与蒋介石分道扬镳的进步军官继续隐蔽下去是困难的——“有的同志逐渐流露出一些急躁情绪,对长期隐蔽在敌人内部缺乏耐心”。而随着国共两军决战态势的日益明显,开赴一线战场作战似乎不可避免,于是隐蔽下去的危险性越来越大,特别他们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才是“最有利时机”。邓小平说:“组织上没有忘记你们,只是目前还没到时机,起义要在军事上、政治上起最大的作用。不是万把人、几千支枪的问题,你们要考虑到全局,不应计较局部得失。”——第八十五军一一〇师,是一颗埋藏在国民党军作战部队中的定时炸弹,引爆必须等待能够带来最佳破坏效果的时机。

一九四八年九月,第八十五军划归第十二兵团,奉命进入徐蚌战场。一一〇师地下党委再次开会,认为起义的有利时机可能到了。但是,全师官兵不愿出动的情绪也让廖运周有些着急,因为部队拉不出去,战场起义的计划就会落空。他破例发给所有官兵每人三个月的薪金和大米,并允许官兵们到汉口、广水等地探一次亲,之后部队才勉强出发。第八十五军突破浍河后,黄维意识到兵团已陷入包围圈,军长吴绍周去南坪集开会回来,连夜向师长们布置转移行动:“共军有纵深配备,正在向我军两侧迂回,我军将被包围,现在黄司令官已下决心转移。第八十五军主力放在南坪集附近,占领阵地,向西北警戒,掩护第十八军和第十军转移。待两军通过后,第八十五军经罗集向固镇以西地区集结。兵团司令部在第十八军后跟进。”吴绍周告诉廖运周,一一〇师暂归黄维直接指挥,向胡沟集方向武力搜索。

廖运周很着急,因为黄维已经察觉危险正准备逃脱,可当下没有把情报送出去的条件。他对吴绍周军长说:“为什么把我师划归黄维直接指挥?这样分割使用有诸多不便。为什么要第八十五军掩护第十八、第十军转移?他们各自掩护直接转移不是更好吗?第八十五军由赵集直接开往固镇西北地区不是更好吗?”这种挑拨的话让本来就不愿意划归黄维指挥的吴绍周沉默了好一会儿,吴军长最后说:“武力搜索的兵力可大可小,把你的三二八团给我留下当预备队吧!”——吴绍周的这一决定让廖运周很满意,因为一一〇师目前只有三二八团不好掌握,廖运周一直担心这个团会是起义时的一个麻烦。

二十五日拂晓,廖运周集合部队准备出发,吴绍周派人来通报说,军作战处长郑家兴乘吉普车给一一〇师送命令时,在师部附近被共军连人带车捉走了,一一〇师原地待命。晚上,一一〇师奉命赶到双堆集。廖运周见到了黄维,主动要求承担突围前锋的任务。廖运周的想法是,只有担任前锋,才能与第十二兵团的其他部队脱离开,而一一〇师如能在突围时举行战场起义,很可能致使黄维的整个突围计划瓦解。

从黄维那里回来后,廖运周让师侦察连副连长、秘密党员杨振海立即出发。杨振海要直接找到解放军前沿部队接上头,请他们在一一〇师突围处的左翼“闪开一个口子”,等一一〇师过去后再将口子重新封上。

二十六日晚上,黄维异常紧张,明天的突围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兵团的生死命运。此刻,他与李延年、刘汝明之间的距离不算远,他很怀疑共军能将他的十二万人马合围起来,而四个师的强大兵力并排突击,遭到阻挡是肯定的,但还没有突不出去的道理。黄维唯一的担心,来自他所熟知的国民党军无法克服的弊端:在危急时刻,谁也不愿意损失自己的部队去配合或援救友邻。一旦明天突围受阻,兵团将被围在双堆集地区,即使共军吃掉自己不那么容易,但友邻部队增援不利,官兵作战意志消沉,重蹈黄百韬兵团的覆辙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这个夜晚,黄维第一次意识到:自

直接访问:【兰兰文学 】www.xinwanben.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