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新罗王的弟弟金春秋带着儿子来见皇帝,因为皇帝正在养病,皇嗣在东宫接见了他们。他们来到东宫银安殿,以宾客之礼见之。入座之后,金春秋说:“高勾丽、百济发难,大唐出手相助,我们心怀感激,此番来到长安,就是希望大唐能够准许我们采用与大堂一样的服章制度。”皇嗣说:“你们的心愿我一定会转告陛下,我想他一定会认真考虑。”这个时候大家注意到金春秋几次欲言又止,皇嗣也心里纳闷,此番出使为什么要带着儿子呢?于是说:“贵使为什么要带着儿子一起来呢?”金春秋说:“我们之所以这样,是希望能够留在大唐为大唐效力。”皇嗣一下子愣住了,内官在旁边提醒他才说:“好吧!你的请求我一定会如实奏报,陛下,他一定会尽快给你答复。”当天皇嗣就来到御前把这件事情向皇帝奏明,皇帝说:“准许他们采用跟我们一样的服章制度,他们想要为大唐效力也可以准,封金春秋为特进,封他的儿子金文王为左侯卫大将军。”
不久之后内官带着皇帝的敕书来见这一对父子,接旨之后,金春秋说:“想不到陛下如此厚待我们。”金文王说:“我一定肝脑涂地,报答陛下的恩德。”内官说:“陛下并不希望看到你们肝脑涂地,他希望你们生龙活虎,把你们平时学到的东西用在办差之中。”不知不觉已经是贞观二十三年了,这一年一开春,各地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征兆。一时间流言四起,皇上也非常的紧张。长孙无忌说:“陛下无需担心,我可以令人把那些传播留言的人全部抓起来绳之以法。”皇上说:“算了,如果流言应验了,那说明人家说的没错,如果流言没有应验,那就会不攻自破。”长孙无忌说:“可他们这么说完全是不懂得避讳,实在是罪该万死。”皇上说:“一般来说,皇帝体弱都会大赦天下,有这种办法积攒阴德,从而给自己增加阳寿。朕不但不大赦天下,还要大开杀戒,这是不行的。”
这个时候长孙无忌说:“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大赦天下吧!”一听这话皇上瞬间感觉到自己已经病入膏肓,说:“朕记得当年承乾希望大赦天下为皇后祈福!结果被皇后坚定的拒绝了,朕愿意能够效法她。”长孙无忌说:“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那个时候皇后虽然病重,却并不影响天下大局,对于大唐来说,陛下就像是泰山一样,一旦泰山崩,天下必将震动。”皇上说:“像朕这样的泰山,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而泰山也不知道崩过有多少次,完全不必为此而感到恐慌。”按道理来说,皇帝离开人世,对长孙无忌最有力。可这个时候的长孙无忌却表现的比任何人都希望皇帝能够熬过这一关,虽然他知道皇帝已经不可能熬过去了。看着皇帝憔悴又疲惫的脸,看着他暗淡的眼神。长孙无忌突然感觉自己肩上担子重了很多,这种感觉让他窒息。
这个时候孙思邈来到御前,诊完了脉,皇帝说:“孙师父,朕感觉自己身上一点力气都没有,是不是真的熬不过这一关了?”孙思邈说:“实不相瞒,陛下的确病的很重,但只要陛下能够暂时不把天下事揣在心里,能够安心静养,所以说没有十成的把握,两三成还是有的。”皇上说:“才两三成,朕岂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了?”孙思邈说:“陛下,当你还只是唐国公的二公子时,你做皇帝的时机会有几成呢?机会总是一点点争取来的,就算只有两三成也是值得搏一把的。”一听这话皇上顿时来的精神说:“这话说的没错,那位天竺来的神人还在炼制丹药,朕希望能够在朕病死之前看到这个丹药,一旦服用,朕就有五成的是机会长生不死。”一听这话孙思邈一下子站了起来,但很快意识到自己的这个举动触犯了公众禁忌,立刻跪下。
皇帝都没有在意说:“你是修道之人,为什么反而对不死仙术不感兴趣呢?”孙思邈说:“我修道多年,常年居住在终南山里,对于那些长生不死之人,我只是听说过却从来没有见过。再说了,要是历代的那些贤王都还活着,大唐又怎么会有机会呢?”一听这话皇帝感到很不是滋味,说:“你这是盼着朕早死了吗?”孙思邈说:“我若是真的有这样的想法,我又在这里忙活什么呢?陛下,长生不死从来都只是一个传闻,而且永远只是一个传闻。愿意相信它的人,会赔上越来越高昂的代价。对它保持怀疑的人,就可以活得更加坦然。”皇上说:“前些日子朕一直在想,许多事还没有做完,可这样又仔细的想了,真的有那么多的是非朕去做不可吗?说到底朕就是不想死,朕的这番话一定会让你瞧不起吧!”
说着眼泪夺眶而出,孙思邈说:“陛下,作为一个皇帝,能到你这份上着实不易……”皇帝说:“之前朕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皇帝,即便是站在三皇五帝面前,都不觉得逊色。可是这些日子朕仔细的反省了几年来自己的作为,真喜欢修建亭台楼阁、离宫别馆,喜欢打猎,喜欢到处巡游,喜欢豢养猛珍奇野兽,特别是对老鹰欢喜的不得了。要是没有定鼎天下的功劳,没有不断削减赋税的仁慈,朕与隋炀帝与桀纣没有什么两样。”孙思邈说:“陛下,秦始皇在晚年的时候喜欢巡游,喜欢炫耀自己的功德,与此同时也不断的加重百姓的负担。以至于匹夫作乱,就可以让秦朝的社稷崩塌。汉武帝在晚年的时候非常的昏聩,以至于皇嗣自尽,为皇后也悬于梁上。隋文帝到了晚年,废掉了杨勇,改立杨广,其实最大的问题倒不是废立,而是废立的理由不充分。杨勇这个人与独孤皇后物色给他的妻子关系不睦,生活也显得稍微奢侈一点,但这些只是小结。比起隋炀帝一味迎合、假装节俭,杨勇是更好的选择。结果皇后与权臣合谋,断送了杨勇的生路,这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叹息呢?”
皇帝说:“你说这些想说明什么呢?”孙思邈说:“秦始皇、汉武帝、隋文帝,这些可都是一代英主,却都不能够做到善始善终。就连陛下也没有例外,但是相比于他们陛下所犯的过失就没有他们那么大了。”皇帝皱着眉头说:“贞观朝的治世不是这一个人的功劳,如果没有那么多贤臣的辅佐,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孙思邈又准备要说话,皇上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眼前的这个人只不过是一个郎中,为什么他偏偏喜欢跟皇帝聊这个呢?于是直截了当的把自己心中的疑问说了。
孙思邈不慌不忙的说:“陛下可还记得当年华佗跟曹孟德之间的故事吗?曹孟德只是把华佗当做郎中用,却并没有把他当做可以帮助他平天下的谋士,可见华佗感觉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她差距太大。”皇上说:“其实做一名郎中并没有什么不好,悬壶济世,其中有无尽的功德。”孙思邈说:“功德是积攒下不少,可我永远过着这种悠悠碌碌的生活。”皇上笑着说:“天下太平不是一件坏事,无为之世,才是真的令人羡慕的。”孙思邈说:“我记得陛下曾经说过,为政之要首在得人,如果是无为之世,是不是意味着大家什么都不做?”
皇上说:“所谓无为就是一切顺其自然,孙师父已经一把年纪,如果真的在治国或者用兵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孙师父经历了那么多的乱世,这种东西又如何能隐藏得住呢?”孙思邈说:“陛下如此瞧不起我。”皇上说:“孙师父,正所谓人命关天,所以朕恳请你在治病救人方面继续钻研,这样一来,天下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被解除病痛,他们的家人会感到肩上的负担骤然减轻……”
就在这个时候,长孙无忌来到了东宫,说:“现在陛下的处境非常微妙,整个大唐风雨飘摇。”皇嗣说:“舅舅这话严重了,陛下绝对不会让百姓置于险境。”长孙无忌心中咯噔一下子,因为之前在他的印象当中,皇嗣始终都是非常听话的,于是那样的话从他的嘴里出来就像是鹦鹉学舌,必定有坏人在那里挑唆,皇嗣说:“可能全天下的人都以为这个时候,我就等着陛下离开人世了,可我的心里真的不是这样想的。”长孙无忌说:“长期何时我以为大位一定是李承乾的了,可谁也想不到后面会发生那么多的事,你什么都不争,到最后皇位要落在你的头上,看来老子说的不错,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皇嗣说:“我一直觉得在这世上又比皇位更珍贵的东西,比如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