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贞观旧时光 > 155 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

155 往来书信触犯禁忌 进出监狱赦免贤人

我跟蓝毗尼在一起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在争吵,一旦争起来就会面红耳赤、嘶声裂肺。但是我们又是非常克制的,无论争吵到何等地步都不会彼此进行人身攻击。无论观点如何相左,我们都不会大打出手。相反,每次到对方居住的地方拜访的时候。对方都会非常热情的招待。这是一种非常愉悦的关系,蓝毗尼终于还是走了,为了不妨碍到他,我没有去送行。但是不久之后就有他的书信传到了我的手上,他在信中介绍了自己的见闻,同时又说这一路之上见到的风景让他感到触目惊心。当你还在长安阅读各地报上来的文字材料时,你会感觉整个大唐境内到处莺歌燕舞。而当你亲自目睹地方的时候,就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感受。在他的书信当中充满了一种焦虑,这种焦虑让我感到十分的不安。在生活当中我是一个非常悲观的人,但对于他所表现出的焦虑,我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因为在我看来唐朝就好比茫茫宇宙当中一颗闪耀的明珠,周边都是黑暗。

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就能够感受到居住在唐朝境内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因此每一个唐朝人都应该感到自豪,感到幸福。每次听到有人抱怨对现状不满,我都忍不住去说教对方,指责对方不知道珍惜。皇上居住在深宫之内,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本。如果完全相信上面的内容,他就有理由向世人宣布,自己的功德已经远超三皇五帝。很显然他没有这样的自信,所以他需要魏征这样的人经常出现在身边。早年间一次宴会之上,皇上说:“在场的诸公,有的曾经跟着朕征战四方,有的辅佐朕治理天下数年,你们说一说到底是打天下难还是治天下难?”房乔说:“打天下的时候,陛下经常被置于险境,一旦失手,身家性命都无法保全,现在大家尽得荣华富贵,相比于那些在刀头舔血的日子,今天的这一点苦算什么呢?”魏征说:“打天下的时候人是容易清醒的,正是到了尽得荣华富贵之后,便不愿意再去过那种辛苦的日子,这就为日后亡国败家,埋下了种子。”

皇上听了点点头说:“房先生跟随朕征战四方,经历过很多危险的时刻,对于创业之艰难深有体会。魏夫子辅佐朕治天下,时刻提醒朕不可以自满,深知治天下之不易。所以打天下的时候房先生的功劳是最大的,治天下的时候,魏征的功劳是最大的。”于是皇上将两把镶嵌着宝石的匕首赏赐给了他们两个,事后有人对皇上的这一段评价持有异议,特别是秦府的旧人对魏征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深为不满。尉迟恭说:“早年间陛下曾经把长孙司空定为贞观元勋第一,现如今怎么是房先生和魏夫子两个人并列第一了呢?尤其是那个魏征,贪不过是每天挑一点皇上的毛病,何至于功劳就大到那种地步呢?”对于这样的质疑,皇上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耐心的做了解释,他说:“朕知道,贞观朝大部分成就房先生是谋主,只是他有惊天伟地之才,做这些事情并不费力,魏夫子匡正天子过失这可是要冒着杀头危险的,多年以来,他能坚持不懈,殊为难得,朕奖励他并无不妥。”

这件事让长孙无忌耿耿于怀,但他又不敢公开的表示不满。有一次来到后宫与皇后拉家常的时候忍不住说:“为了你的名声我可以不在朝中担任要职,可是陛下把房乔和魏征两个人置于我之上,我实在是心里难受。我知道在你的眼里,我这个哥哥什么都不是,房乔和魏征才是你亲近的人……”皇后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赶紧把话抢了过去,说:“这可是大内要慎言,你也不用想太多,只要记住满招损谦受益就对了,咱们家现在除了皇室之外,已经是第一旺族了,在这个时候你还觉得不公平,传扬出去别人会怎么看你呢?”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算我真话说错了地方。”皇后说:“想要让长孙是长生不衰,最好的办法就是长时间的置身事外,永远不卷入任何一场争斗当中,自然争斗也不会波及到长孙氏。”对于这样的话,听在长孙无忌的耳朵里,心中十分不屑,脸上却没有表现出来,反而露出一缕憨厚的笑容,说:“皇后说的是,我一定谨记你的教导。”回去之后把皇后的话学给夫人听。夫人冷笑着说:“嫁出去的女子泼出去的水,如今他的心里只有李家,哪里会有长孙家呢?”这个时候长孙无忌反而谨慎起来说:“虽说这是在家里也应该谨慎,万一隔墙有耳,把这话传到了皇后的耳朵里,他肯定不会怪我,但你就难说了。”夫人叹一口气说:“在别人的屋檐底下过日子就是这么难,有时候我真的很羡慕我晋阳起兵之前的陛下,他能够看准时机,果断出手,最终把天下牢牢的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上边的人如何争权夺利?且在这里按住不表。只说蓝毗尼跟着监军来到了龚州,当时龚州已经是一片狼藉了。地上经常能够看到几具腐烂的尸体,空气中也弥漫着一种腐烂的味道。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阳光洒在废墟上。张士贵都会非常的伤感,说:“这些天杀的獠人,赶上了这样好的年月,不知道安分守己,竟然违背天道生出叛逆之心,我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天子的威严,一定要让他们做鬼之后都感到害怕。”监军在一旁说:“临走之前陛下已经交代过了,惩罚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做一个安分守己的百姓。”张士贵说:“我是个粗人,除了打仗对别的事情提不起兴趣,我看教导他们这件事就由你来做吧!”监军闻听此言瞬间感觉跳井了自己挖的坑里。一时间竟然有苦难言,张士贵说:“我看这样吧!以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人之大义,让他们从此不敢生出二心,心甘情愿的做我大唐子民。”

两个人没有办法谈拢,接下来该如何作战,大家也没有了方向。监军不得不做出让步,说:“你是龚州道行军总管,打仗这种事儿大主意还得你来拿,我所能做的就是把你在战场上的表现一字不落的记录下来,然后交给陛下是赏是罚陛下决定。”这话表面是告诉他行军总管拥有指挥之权,同时也提醒他你的表现都会被他记录下来,然后交给皇帝审视。这个时候皇上在大内接到了这位监军送来的战报。皇上把战报扔在龙书案上,嘴里说:“这个张士贵真是让人头疼。”坐在一旁的魏征却笑了出来,说:“陛下何必为这样的小事气急败坏呢?”皇上说:“现如今前线还在打仗,你这老玩儿,却在这里嬉皮笑脸。”

魏征说:“陛下,张士贵征战多年,打几个獠人根本不在话下,何必为这件事忧心不已呢?”皇上说:“朕担心的不是张士贵能不能打赢,而是担心獠人作乱就像传染病一样不断的蔓延,这就好比船上漏水,你堵住一个窟窿的同时另外一个地方又出现了窟窿。”魏征闭口不言,陷入了沉思。明日朝会皇上,把这个话题抛给众臣,然后静静的坐在那里等候着大家的答复。没想到半晌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皇上说:“平日里朝会的时候你们一个赛过一个能说,怎么现在到了关键时候你们就没有话说了呢?”魏征说:“陛下,其实不是臣的不能说,而是有些话不方便在这里说。”一听这话,皇上瞪圆双眼说:“这还是魏征吗?真不敢相信,这样的话居然是你说出来的?”长孙无忌在一旁冷笑着说:“普天之下没有不惜命的人,在这类人当中,魏夫子堪称典范。既留下了耿直的名声,又保住了荣华富贵。”

在战场上的无数个夜晚,蓝毗尼都是在寂寞当中度过。这一天他又卧在那里,而此时他的思绪却飞到了很远的地方。他的名字是他的母亲取的,母亲原本是一个比丘尼,后来动了凡心与他的父亲结合,生下了他。之后这位比丘尼日子过得一点都不顺心,所以他把这件事当做是他一生当中所犯的最大的错误。他反复叮嘱自己的儿子,有生之年一定要悟透因果之道。蓝毗尼当然没有把母亲的心愿当作一回事,一心只求富贵,不愿再佛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尽管如此,他的这个名字还是吸引了一堆比丘关注他,并且做梦都想接近他。佛祖释迦牟尼出生的那个地方叫蓝毗尼园,以至于很多学佛之人,只要他听到他的名字,或者见到他这个人都会忍不住肃然起敬。深夜里他梦到了一个人,背后闪着金光,让人不能直视,声音如洪钟一般深厚而悠远,这个人就是他想象当中的释迦牟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