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最是怀柔白桦林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机关算尽连环计(一)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机关算尽连环计(一)

第一百五十七章机关算尽连环计(一)

但人性是复杂的。并不是非黑即白。

江伯尧当然顾及到了自己与慕维成的深厚友谊。曾经,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引为知己。曾经,慕维成赠千金予自己以进京赶考,恩情深重。曾经......

唉!二人交情匪浅,胜似兄弟。

只可惜,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得、舍”之间,顾此失彼,向来都不会平衡。

江伯尧希望得到更多的荣华富贵,想要追求更高的参天权力,势必就要舍弃这些情感的牵绊。

再者,慕维成的财富,还需要觊觎吗?已经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了。如今,自己身在高位,已然是富可敌国。

呵。

唯唯诺诺之人,势必难成大事!

更何况,向来“富贵险中求”!

可是......

果真要如此吗?

想到付诸行动,江伯尧心中隐有不忍,仍有犹豫。

江伯尧也想到,其实,自己已经帮过耶律寒光一次。可耶律寒光实在畏首畏尾,总是错失良机。

上次八万大军进攻雁门关时,慕君衣麾下仅有守军数千人,面临大敌来攻,慕君衣急遣信使请求江伯尧发兵援助。当时的江伯尧节制西北边疆军事、正驻守太原。

江伯尧以“雁门关虽是战略要地,但只能暂时阻挡辽兵的攻势,并不能用来坚守以长期拒敌。因此,他积极准备固守太原”为理由,没有发兵援助慕君衣。

不过,江伯尧认为自己也给过慕君衣机会的。他下令,让慕君衣速速撤回,改换职位,转做文职或者在军中担任位高轻松的虚职。若慕君衣乖乖听话,自然能保全性命。

然而,执拗的慕君衣拒不领命,甚至联合武将上书当时的皇帝宋真宗赵恒,表示抗拒。

即使宋真宗下圣旨派兵增援,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所以原以为,八万辽兵已至雁门关,江伯尧自己按兵不动,仅凭慕君衣的数千兵马守关,势必无法抵挡。

却不想,慕君衣留副杨归德守雁门关,自己则率“麾下数千骑自西径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也就是说,慕君衣采用从敌人背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战术,一举将辽军击溃。当时,辽军正在准备进攻雁门关,没料到慕君衣会在背后猛插一刀,又不知宋军到底有多少人马,顿时大乱,纷纷逃窜。

然后,慕君衣见辽军中身骑高头大马者,周围旌旗、护卫围绕者,便用奇兵袭击他们。“擒贼先擒王”,辽军多名统帅被擒获,则辽之八万大军不战自溃。

慕君衣以少胜多、取得雁门关大捷的消息传至太原,江伯尧不信,经查证属实后,顿时恼羞成怒,妒火中烧。

我江伯尧才是负责统帅全国军政的枢密使,乃掌管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慕君衣如此胆识过人,军功卓越,已然掩盖了江伯尧的锋芒。

他上书宋真宗,劾奏慕君衣之短。但宋真宗当时将江伯尧的“谤书”封好,不为所动。还打算升慕君衣为领云州观察使,兼代郑南州刺史,以此来表示对慕君衣雁门关大捷的奖赏。

江伯尧当然不甘心,于是再次联合百官,百般反对,以“慕君衣年纪尚轻,不宜高官许之,恐生骄纵之意”为由,好不容易才打消了皇帝的念头。

对于这一切,慕君衣自然是毫不知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