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宫女踮脚尖看人,本来就站立不稳,被李常乐这样一推,骤然失去平衡。宫女本能地拽住身边人,结果一个带倒一个,最后宫女们和李常乐挤在一起,扑通一声撞倒屏风,咕噜噜摔到地上。
李朝歌走出两步,身后突然传来声音。她一回头,看到李常乐和宫女们跌成一团,撞翻屏风滚了出去。李朝歌都愣住了,她抬头,见大殿中在策问的几个新科进士,同样惊诧地看她们。
顾明恪一直假装不知道屏风后面那些窥探的视线。他为已给足了这些小娘子颜面,结果,他有意避嫌,她们却自己摔了出来。一时间殿内外都静了,顾明恪第一个反应过来,他扫过地上花花绿绿、缠成一团的女子,又看向站立的李朝歌,率先行礼:“参见安定公主,广宁公主。”
其他人也回过来,纷纷跟下拜:“参见公主。”
李朝歌恨不得捂住自己的脸,天哪,太丢人了。女眷躲在屏风后看人,虽然不合礼法,但是大唐女子也没讲究过礼法,只要你不提不说,大家就能热热闹闹地将这件事带过去。谁能想到,李常乐竟然扑出去了,而且还带翻屏风,连暴『露』了李朝歌。
苍天可鉴,李朝歌都要走了,这关她什事呢?
但是再尴尬,场子都得撑住。李朝歌忍难堪,矜持庄地对顾明恪等人颔首:“顾郎君,诸位进士。”
李常乐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随随便便点了点头,就赶紧躲在宫女身后。上方皇帝和天后的脸『色』很不看,御前内侍见状不对,赶紧圆场道:“进士是朝廷栋梁,言行举止关系大。圣人天后考问进士问,兴许两位公主也有话要问呢。”
李常乐躲在宫女背后不肯『露』面,她就是来看漂亮郎君的,哪准备过什问题?这些进士堆在一起看不出彩,但是单拎出去,每一个都是读人中的佼佼。李常乐连六经都背不利索呢,焉敢班门弄斧。要是她提出一个很愚蠢的问题,那才是贻笑大方。
李常乐不敢问文经,李朝歌就更不敢了。但是总要有人出面,李朝歌忍尴尬,一本经地说:“前些日子读律疏,有一个问题一直不解其意。敢否请明法科冠首解『惑』?”
众人没想到李朝歌竟然的问了,他们惊讶了一瞬,一齐看向顾明恪。明法科冠首,显然是顾明恪。
顾明恪微微示意,道:“能为公主解『惑』,臣不甚荣幸。”
“一个人仗义热忱,孝顺父母,友睦邻里,在坊间评价甚,唯独杀了自己妻子。请问此人,是否该判罪?”
“自然。”顾明恪平静从容,不紧不慢道,“法不问。恭孝当嘉,然杀人,亦当严惩。”
“。”李朝歌又问,“还有一个女子,她声名狼藉,孤僻乖张,为了给亲人报仇而刃凶,请问这个人该不该判罪?”
李朝歌的话说完,大殿中传来细微的说话声,进士们互讨论,显然各有意见。而顾明恪表依然平静,他几乎毫不犹豫,就说:“应该。”
李朝歌表微变,紧接听到顾明恪说:“但她事出有因,杀人罪名不可更改,量刑可酌。”
李朝歌对这个答案还算满意,她点点头,对顾明恪行谢礼:“多谢顾郎君解『惑』。望顾郎君日后在大理寺伸张义,平冤纠错,还百姓一个郎朗乾坤。”
顾明恪同样回礼。两人装模作样,看还像那回事。
经过这一番打岔,刚才的尴尬可算带过去了。皇帝皱眉扫过二人,问:“朝歌,你问这些做什?”
“回圣人,儿臣问这些,是因为在街上听到了一桩奇案。儿臣觉得匪夷所思,故而拿过来问问大理寺和礼部一起选出来的明法科冠首。”李朝歌说完,对皇帝天后行礼,顺势道,“不瞒圣人和天后,这桩案子就发生在最近,是罗刹鸟食人一案。儿臣带回来两个嫌疑犯,父亲莫大郎无罪释放,而女儿莫琳琅却被冠上全部罪名,儿臣觉得大理寺的判决有失公允,所有斗胆请圣人天后开恩,人审此案。”
这……皇帝皱眉,既然是大理寺判过的案子,贸然推翻不,他要回绝,李朝歌见势不对,赶紧抢话道:“圣人,您和天后前些日子说要挑选的有才之士,但是读得,不代表实际才干。顾明恪虽然是第一,但才实干如何,们谁都没有见过。不如让他拿这个案子练练,有大理寺前辈的判决在前,既能考验他的能力,又不必担心他走岔了路。圣人,天后,您觉得呢?”
顾明恪听到李朝歌的话,眼微动,轻轻扫了李朝歌一眼。这个女子是不依不饶,不择段,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都不惜诋毁顾明恪。
前段时间还说他文法特别,律疏随口就来,这才过了多久,就能眼睛都不眨地说他不过尔尔,纸上谈兵。
凡间的女人,都是这样善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