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记我们的网址,祝大家阅读愉快!别忘了多多宣传宣传。
且杨文晏可能真有一份运道,几十年后,魏国公府长房、三方俱都断了嗣,杨文晏临老临老竟然当上了国公。
文章末尾写着:到此时,杨文晏终于敢将三十二年前兄长夫妻身亡乃是因家宅不宁被害一事掀开,将继母及其子绳之以法,为故去的兄长报了仇。
卫舟没来得及感慨这位杨文昉同志命途命运有多么多舛,便被那‘晶莹剔透的世间难寻的琉璃器皿’吸引了视线。
江南....卫舟暗自思索,该不会是他卖出去的那个吧!
☆、25
卫舟拿着手机,对着里边唯一可用的却不是自己下载的软件,欣慰道:“总算发现你的一点作用了。”不然一个没有流量,打不了游戏的手机拿来gān嘛,当手电?!
第一篇文章写的是卫六,但文章出现的时间不是卫六死亡的时间,而是卫舟彻底代替卫六的时间。
此刻卫舟看着这篇新出现的文章,思绪万分,他内心里有个隐约的念头。
但是,且先不必管它是按照什么标准、什么规律来发布这些信息,卫舟首先想的是这个消息,这篇文章上的内容能对自己有什么作用。
卫舟仔细查看了这个小故事的时间节点,这故事时间不很明确,只写着杨文晏当上国公已经是五十有四,膝下子孙满堂,四世同堂了都。
杨文昉在三十二年前病故,且病故前三年,也是因为有他的多方调和、打探,杨文晏才压倒杨家各房以弱冠的高龄顺利被国公府过继。
而杨文晏过继时刚好是回京的第二年,卫舟粗略掐算一下,大概是杨文晏十七、八的样子,他又想起那位买了玻璃碗的少年,从面上看差不多啊。
因着这个,卫舟才特特去找了郑蕴打探此时的背景,顺便对应一下朝 代,确认无误是大周朝,他便琢磨着再上街的事了。
上街赶早,得在那位杨家少爷回京前再来一次不期然的偶遇才好。
如果真就是那位小少爷,至少是算打过jiāo道了,留个善缘,日后真有什么也是一个门路,如果不是他....那就顺便问问他是不是把玻璃碗卖给别人了。
卫舟也没想从中获利多少,只是觉得难得有这么一个机遇,指不定日后是一条支线啊。
于是卫舟翻了翻自己带来的越来越少的行礼,将其中一样东西拿出来,包好,随意找了个借口便上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