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王学正。”几位教授这才如梦初醒,站起来对王文宣行礼。
“我看你们神情不对,还有,学子们也都不思学业。哪位来给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文宣见大家都肃穆而立,默不作声,点名道:“张教授,你来说说。”
“这……我们一定好好教导学生。”张彻拱身答道。
“嗯?”王文宣威严地用眼光一扫,“莫不是诸位看山长不在绍兴,而某资格尚浅,管不动诸位?”
此话甚重,各位教授不禁冒了冷汗。他们虽有一身清高傲气,但是人都得吃饭养家,他们又家无恒产,背无靠山,身为举人却出仕无望,探得这丽正书院的山长张昱曾为朝庭高官,门生甚多,京中人脉甚广,因年事已高才到绍兴赋闲养老,所以他们都到书院求了教授之职,希望能得山长青睐写信为其举荐。这王文宣是山长学生,山长走前对他委以重任,可见山长对他的信任。几月相处下来,他们倒也看得出王学正品行高洁,于书院的管理认真负责,能力颇qiáng。只是,他对学子们的学习内容太过拘束一事,让几位教授稍不苟同。
张彻赶紧从他的书案上拿出一张纸来,恭敬地递给王文宣。
“茶字草木人人茶茶人……两舟并进,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王文宣念罢,皱眉沉思道,“这是……”
“这是三日前书院一学生从杭州带回来的五个上联,说是杭州新开业的归园茶居所撰,一月内在全国征求下联。”张彻回道。
“王学正,这五个上联,非当世大儒不能拟之,必会在全国学界引起轰动。如果我们书院能对出下联来,与大儒齐高,这对我书院的名声大有好处啊!”书院的周夫子连忙劝说,希望王文宣能看到此事的好处,免得大家被责罚。
他们都是书院的先生,名声不是太响,很希望就此成为这茶居的会员,以便能有机会跟当世大儒们攀上jiāo情。所以拿到这些上联后,一个个都在绞尽脑汁想下联。大概学子们也一样的想法,所以大家在学业上就有些不专心。
“科举取士才是正道!商人逐利之举耳,却能乱尔等心志,如此怎能教书育人?”王文宣却怒道,“夫子尚且如此,难怪学子们都不安于室,如两日内尔等不能整治学风,每人罚俸半月。此事等山长回来吾自会上禀山长。”说完,王文宣拂袖而去。
教授们你看我、我看你,末了个个摇头。周夫子叹息道:“王学正为人正直,治学严谨,就是太过……唉!”他看了看其他同仁,没再说下去。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