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这笔帐压在贺老太太心里,已经有许多年了。不如让老人家了结这笔帐还好些。
宁嬷嬷,过来给我念念。贺老太太将帐本jiāo到宁嬷嬷手里。
宁嬷嬷笑着接过帐本,展开来一一将当年的用度折合成银两念了出来。
从许夫人嫁过来,到贺思平中状元进了翰林院做官,一共五年时间。五年里,贺家全部的花费,也不过一千两银子。
我们贺家以前只有十亩薄田。后来老大做了官,又陆续添置了一些田产。如今,我们有两百亩田产,还有老家的两个小庄子。这些年地里产的粮食,除了我们自家吃用,剩下的,我都让人拿到店铺里卖了,一共得银一千二百两。除去还给老大媳妇的一千两,剩下两百两,你们两家平分吧。老家的两个小庄子,你们两家也一家一个。另外那两百亩田产,是在这京城附近,我已经跟老大说了,当作是我们贺家的祭田,老大是嫡长子,祭田是族产,当然是由老大家的管着。每年田里的出产,除了留一份存着给后人,剩下的分一半给老2家吧。
贺老太太利落地分派完了家事,端起茶盅了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
什么?这十几年,就这么点儿银子和田产?李氏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光贺家这幢三进宅院,就值万把两银子,贺家这些下人的开销,每个月都要花费数百两银子。还有东南盐场和海盐铺子说没银子,谁信啊?
李氏不顾二老爷的拉扯,站起身道:娘,您也不能偏心偏到胳肢窝去吧?——大老爷做了这么些年的官,只有这么点家产,说出去谁都不信啊
大老爷贺思平听了李氏的话,脸色铁青,问道:难道在你眼里,我就是个贪官?
李氏一噎,忙陪笑道:不是,不是,当然不是只是,只是,娘说了半天,一个铺子都没有说到
贺老太太看着李氏,冷然道:我们贺家没有商铺。
李氏不甘心,指着许夫人道:大嫂的那么多铺子,还有东南盐场,海盐铺子,怎么会说没有铺子?——还不都是大老爷做了官后置办的,怎么能当了大嫂的私产?就算大嫂当年拿嫁妆补贴过家用,可是娘刚才也还清了,那海盐铺子可不能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给了她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