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仪的名声,更是响彻了整个大庆朝,很快就有多位大臣上书,建议把余明仪从北县调到京城来,北县那么个小地方,太委屈余明仪了。应当让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第79章 大事
五月,久未露面的老皇上终于去世,阿昊等重臣,少不得又要进宫哭灵等,各大臣家里当然也得挂白吃素等,忙得耿秋又不得不四处的采买白布等物,将军府这么大,下人也有一百多,光是赶制丧服,都得花不少时间了。
将军府可不比其他人家,多半的人家里都会有办过白事,经年的世家大族,这等物品哪里会要临时去办的,人家库房里都堆着呢,不过是等有用的时候,就拿出来。哪里象将军府样样都是临时采办,为了不落了口实,还得用最短的时间弄好,光是买白布这件事,就令得耿秋来来回回跑了不少路。
皇帝的丧事可不是小事,整个治丧过程,那可是相当的繁琐啊,名目众多,把众大臣,宗亲等人,可劲的折腾个半死。不仅如此,京都民间百姓也得跟着受累,不仅要禁百天的婚庆娱乐活动,还得举哀,搞得好象举国上下都十分伤心老皇上的去世一样,其实大家在心里只怕巴不得他早死早超生呢。这老皇帝荒唐了好久,要不是现太子厉害,慢慢架空了他,而他又身体不好,只怕朝中还有得乱呢,这下可好了,众人提着的一颗心总算落地了。
等到先皇的后事办完,太子又隆重登基,这又得搞各种活动,虽然在丧期不得行娱乐活动,但该有的一些典礼仪式还是必不可少的,忙得朝中各位大员们,腿都差点跑细了。耿秋居然有时一连几天与阿昊见不到面。阿昊这还是武官,那礼部的官员可不知道有多少人,焦头烂额,连饭都顾不上吃呢。
好不容易朝中安定下来,马上就是院试了。
八月院试,北县县学学子又中了五名秀才,于是调离余明仪之事,又被重新提出。这一回,朝中经讨论,把他被调到大庆朝的另一个政治文化大都市,安宁府当府学的最高长官,安宁府距京城不过二百多里远,水陆交通都十分便利,依山傍水可是个好地方呢。
安宁府有不少的宗室,勋贵家族,驻守着皇家的陵园,是个极热闹繁华的地方。这里有权有势的人家太多,却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弊端,那就教育事业一向弱势,府学几乎有名无实,反正宗室勋贵家,也不靠考科举入仕,都不读书,家家尽养些纨绔子弟,把这里风气弄得极坏。连带着普通人家也不重视读书,搞得大庆最大最繁华的直辖府,居然成了最没文化的地方,十年八年居然也出不了一个秀才,新皇上任后,第一把火就烧到安宁府。
余明仪的名声之响,就是安宁府也是人人皆知的,所以他的到来,倒是没人敢小瞧背后使绊子。他又有皇上在背后支持,立马大刀阔斧的改革府学,挑选夫子与学子。这一回,他可不象之前任北县县学教谕,那般心头惶恐了。现在他有了底气,有了支持,有了经验,府学在他手上,不出三月就焕然一新。
安宁府与京城相距不远,府学放假的时间,余明仪就有空闲时间回京里的男爵府休息休息。同时也可以带着儿子与周大人小聚一下,两人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日子,怎么着也不太好。周大人近年来,官运亨通,想要巴结他的人不少,他又没个小妾姨娘的,周夫人方氏在世人眼里又早就是个半疯婆子了,余明仪又不在京里,况且哪个男人不是妻妾成群呢,所以那□□好的漂亮丫头与那原本就是棋子的旁枝小姐,被以各种名目往他身边送,总有是他拒绝不了的高官宗亲送来的。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