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耿秋也同样买下来相邻的一座小山头,两家的产业相邻,互相间也有个照应。这三百两一花出去,耿秋和阿昊花光了手头上的积蓄。现在全家的生活,包括阿昊宁哥儿上学的费用,全靠家里的五亩地以及阿昊每月的三两银子与五十斤米粮,和耿秋帮余明仪做事给的三两月银了。
也就是说,他俩每月有六两的收入,这搁在普通农户家,简直可以算是大富人家了。但对于他们家来说,也就是刚够花,稍有富裕。每月能存个七八百钱到一两银子。更别谈有余钱去请长工了。他们买下来的这块地,可是需要不少人手来开荒干活的啊。
在耿秋头疼没钱的时候,余家的山头边已经盖起了三栋相连的小房子,一栋是来做工的人住,中间的留下来让主子来查看时有个地方可以歇脚,现在多半是耿秋在住,最靠里的那栋就相当于是个仓库,准备以后储存这里的产出。这都是耿秋规划的。
不过是半个月的功夫,余家的小山头附近已经开出了近十亩的田,要赶上秋天之前种点庄稼下去。余家派了十多个人过来开荒垦田,这些人全是熟手,都是余家在山南镇上的老佃户与长工,余家做事一向宽容,这些人干活都很下力,而且来的除了一个女子,其他全是青壮男人。就连这个女人也是人高马大,力气不比男人小,一个人做十多个人一天三顿的饭食,还包括砍柴,麻利的很,居然还有空闲做点针线活。
耿秋说是管事,也没有天天住在这里,毕竟开荒不需要他盯着,这些人很自觉,干得相当不错。并且人家也是种庄稼的老手,自知该如何行事。等这些田开出来后,会从山南镇移几家佃户过来,余家不缺人手。但也没有多余的人,因此耿秋还是得自己想办法。
他也不过是在这里盯了三天,就回北县去了。北县还有个铺子,他也要管着。最重要的是,他一早就和余明仪说好了,现如今不能完全帮余家做事,得给他自己留点时间办自己家的事,要不然,他家这个小山头岂不是要一直荒着啊。
他打算先回村子里去请几个短工,每人每月给五六十个钱,这个价钱不算低,再加他们家在村子里的名声,同意来的人不少呢。加上三叔一个,一共二十一个人,花两月时间,正好可以开出个十来亩地,而这个时候也正好不算农忙,每家都能腾出一个人手来这边干活。要趁着天热,才好把这些杂草挖干净,晒死啊。
说来正巧,耿秋才安排了三叔带着村子里的人干了一个月,开好了十多亩地,阿昊居然带回来一个重要人物。这是个叫曾大山的中年男人,左脚有点微跛,脸上有道明显的疤痕。他还带着六个孩子。这些孩子,最小的五六岁,最大的十二三岁,两女四男。
原来曾大山是他逃亡时的护卫之一。每个勋贵家族,都会有几个暗卫,甚至死士,只不过没人知道罢了。而这个曾大山,就是将军府暗卫的负责人,别说将军府的下人不知道,就连阿昊也不知道。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