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主子”
一行人第二天就用放满了冰的箱子带了一些麻辣鸭离开了庆元。
两人骑着追电,这一路走的很快,到襄县走了三天就到了,襄县也是个热闹繁华的地方,战乱的时候,这里也是流民安置地。
城外还有未来得及拆除的棚子,但是那里已经基本没人了,罗小寒想起久未见面罗杰,眼眶有些酸涩,两人进了城,找了家客栈先安顿了,夏清明才询问道“店家可知道风起书院在何处?”
“风起书院啊您顺着大道一直往前走看到一个牌楼之后拐进去,快走到终点之后有座小山,那风起书院就在山上”
“谢谢店家”夏清明把重要的东西包个包袱,跟着罗小寒出去了
牵着追电走在路上,罗小寒也四处看着路两旁的店面,然后又回头看看夏清明背上的包袱“为什么不买个包呢”
“挎包也装不了多少东西”夏清明随意道,这里的挎包最初源于书生们的装书袋,薄薄的两块布,能装几本书,方便上学的孩子或书生的,后来人们发现很好用用粗布缝了装一些其他东西。
两人给小满带的东西比较多,挎包装不下,所以夏清明只得背了个包袱。
想到现代的背包,和流行过一阵子的斜背包,罗小寒就想到了拉链和粘扣,想了想还是放弃了,技术有难点不好攻破,等小雪回来倒是可以画几个背包的样子。
两人走到山前看了看眼前不是很高的山“环境真不错,这钱花的值”
“这书院能买下一座山来建书院,想必也很是有钱有背景的”夏清明看到半山腰上有果树蔬菜和农作物,不知是不是学生们种的。
到了山顶,两人就看到一个大大的院门,匾上写着凤起书院四个字,大门开着,里面传来郎朗的读书声。
两人走到门口,忽然听到一阵钟声,读书声消失,然后又传来各种热闹的说话声“怕是咱们正赶到了吃午饭的时候”
罗小寒点点头,走到门房那里叫道“老伯,我弟弟在里面读书,我们可以进去看看吗”“书院重地,闲人免进”
“那能叫我弟弟出来吗”
那老伯看罗小寒长得白白净净的招人喜欢又有礼貌,于是点头道“这倒是可以,不过现在学生们都在吃饭也不好找,等半个时辰,他们吃完饭,我便去叫”
“那好,我们便在外面等着,谢谢老伯了”说完,转身走向夏清明“要等半个时辰才行,我们在树下吃点东西,看看风景吧,这的景色真不错”怕夏清明无聊,罗小寒说道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