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大唐键侠 > 第二十三章、吾心思乱

第二十三章、吾心思乱

于是下了一道禁令,无论铁矿石还是岩盐,都不准外销,由节镇统一调度。当地几家冶铁作坊,勒令停止一切无益的生产,只准锻造农具——反正这铁杂质多、质量差,基本上是不可能用来打造兵器的,顶多急需之时,命其造些箭簇来用罢了。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发展农业生产,铁制农具是必不可少的。

相较陇右而言,河北地区的农耕技术要先进得多,根据李汲的探访,平均亩产量可能会高出两到三成。当然啦,因为主要粮食作物不同——关中、陇右以麦为主,河北则是粟麦杂种——估算不可能太精确。然而长年战乱,即便恶铁也往往被搜走去造兵器,导致仍有许多贫困农户使用着古老而粗劣的木、石农具……

李汲希望能够补上这一缺口,并且尝试从别州购买耕牛助农,然后还要普及农业方面的两大利器——水转筒车和江东犁。

魏博境内有两大水系,即黄河和永济渠,从前各县引流灌溉,使得农业繁荣,如今却泰半损毁、废弃,必须重新疏导;灌溉渠道若成,便可大造水转筒车——这玩意儿真没太高技术含量。

至于江东犁,就是短曲辕犁,因为初见于江东地区而得名。李汲前世就知道这种犁,行县之时,见农家所藏多为直辕犁,还有少量运转不便的长曲辕犁,加以查问,好不容易才从某个见多识广的乡老口中,得知有江东犁的存在。

他最初是打算找匠人研制在原本时间线上运用了一千多年的短曲辕犁的,但对于那玩意儿,自己也仅知其形而已,不甚明了其理,未必能够提前“发明”出来。既知江东已有此物,便寄信给尹申,让他派干员南下查访,尽快买几具实物回来拆解、复制。

魏博镇的纺织业比较发达,尤其是绢织,向来为进贡的大项,只可惜并无品牌优势——河北之冠为定州绫绢。李汲考虑,是不是能够研制出水利纺纱机来呢?就理论上来说,这年月水力舂坊、磨坊遍布天下,脚踏织机技术也接近成熟,将两者对接起来,应该不难。但这不难也是对于那些名工大匠而言的,他们或许只需要一点点灵感来激发,然而李汲……他连织机都没搞明白哪!

则要去何处寻找可用的名工大匠呢?

根据杜黄裳等人翻查旧档,估算出天宝末年魏、博两州各种田赋、杂役加在一起,约折二百万缗,史朝义时代则下降到一百万缗——百姓负担反倒更为沉重。倘若生产力原地踏步,李汲又希望减轻百姓赋役,能够收获五十万缗就顶天了。那五十万缗够养多少兵呢?粗计一卒食粮、杂费,年须二十贯文,也就将将供养两万五千人而已。

且还不论节镇、州府的行政开销,将官的俸禄、赏赐……

所以李汲的目标,是要在人口可能不足天宝末年半数的基础上,在赋役不重于天宝末年的前提下,争取年入二百万缗,六成用来养兵,可五六万,四成则留州、留使——上贡朝廷?以后再说吧——任务相当艰巨啊。

耕地就那么多,人口也不可能快速增长,矿产资源有限,那么唯独可以倚靠的,便只有工商业了。李汲想要大规模发展纺织业,进而利用织绢来促进商业繁荣。魏博镇的商业中心在贵乡,最主要的商道即为永济渠水路,其余地区,皆不足论也。

由此,李汲不禁垂涎于东方临海的沧、棣二州,虽无良港,起码有鱼盐之利啊!可是欲取沧、棣,须先拿下德州……就此暗中筹措西和北攻之策——河北诸降将,我要先拿武顺军秦睿开刀!

抑且就人口、兵力来说,秦睿在诸降将中也是最弱的。

李汲想要挑事儿、开战,此言从未向属下透露过。杜黄裳、高郢等人一心安抚百姓、繁荣地方,并无扩张的打算——一来朝廷只授予了两州之地,则无朝命,岂可擅自动兵啊?二来么,虽然谁都看不惯燕、赵诸镇由降将把持,形同割据,但既已明赦其罪,若无不法事,也不便横加征伐吧?

只是李汲始终觉得,国家之大患在于西陲,吐蕃逐日进逼,非调集良将、雄兵,不能御也。他一门心思要去西线,再与马重英交手,偏偏李豫父子,也包括李泌,把他安插去了东方……

朝廷的布置倒也未必无理,倘若河北生乱,国家内耗不止,还怎么可能倾全力抵御西蕃哪?李泌的意思,是要李汲制约燕、赵五镇,一方面给朝廷留出足够积聚的时间,另方面也可徐徐减轻藩镇之忧,那以后才能将御蕃提上主要议事日程来。

然而李汲却感觉,若怀羁縻之心,则东患永不可解,西虏也永不可定。他曾经问过李泌:“开元、天宝之时,设十节度以御契丹、奚,防回纥,攻吐蕃、南诏,其时有多少健儿?”李泌回答他:“约五十万。”

李汲就此双手一摊:“弟前日往兵部按察卷宗,今各镇节度、观察所领,不下八十万众,且如河北等新复之地,必有未录于册者。朝廷欲使弟在魏博练得精兵五万,然弟募兵,别镇未必不募,相信百万之数,瞬息可待……”

你要真能把这一百万大军全都拉去陇上,马重英肯定当场就跪了,但先不提有没有足够的粮草物资支撑如此大规模军事行动吧,河北诸降将是那么容易调得动的吗?河北不动,则河南、河东、都畿等地,敢把兵都开走吗?

“……诸镇相互牵制,难聚大军以伐吐蕃。且今田土、户口不如开元、天宝之时,兵却倍之,不知朝廷要如何积聚啊?”

所以呢,李泌要在沿边、腹内诸镇搞平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绝非长久之策。李汲希望能够在自家兵强马壮之后,挑唆燕、赵藩镇相互攻伐、兼并,然后寻机下场,起码敲掉河北一半兵马。河北兵弱,则河南、河东等地可得息肩,由此引发连锁效应,朝廷的收入起码增加五成。到那时候,就可以将兵力逐渐地移向西线,给吐蕃来一场大决战啦!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