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那时候年纪不大,每天打牛草,杨教授就睡在牛棚, 两个都是独来独往的人慢慢地就有一种沉默的默契。原主不会说话,也不会像别人一样躲着杨教授,教授没事儿时候会跟他聊聊天,偶尔教他几个字。
杨教授命不好,染病没撑住几年就走了,那时候原主十六岁。快临死前杨教授交给原主一包东西,这是杨教授的遗物,他请求原主帮忙保管,如果有朝一日有机会去省城,希望他能取出里面的东西寄送给省城大学。里面还有一些积蓄,谢谢他在这个世上最后的一位小朋友。
原主收下后就珍重地藏好在自己房间,他明白杨先生身份不好,不能被人发现这包遗物。而省城对他来说太遥远了。
一直到十年后,这份遗物才被取出来。孟春蓉那时候已经生了两个孩子,无意中发现包裹,跟原主一起去省城银行保险柜取出来。柜子里锁着他毕生的研究心血,和存下的三百六十八块工资。
当时他们带着资料去省城大学归还,得到热情的接待,孟春蓉趁机索要保存费。其实八几年的时候,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杨教授的研究成果有部分已经攻克。但是鉴于对教授的尊重,最后依然感谢他们把资料送回学校。孟春蓉得到手将近七百块钱,全部被她收进自己口袋……
燕哲想起这些的时候,心中充满对时代的悲哀无可奈何,同时心中对这些品格高尚的知识分子十分敬佩。
也许是天意,原著轨迹杨教授的研究成果蹉跎数十年才重见天日。这一次,就让它发挥它应有的热度吧。
……
军工厂在镇子最北边的靠山地区,燕哲从热闹的小镇一路往北走,背包里放着一个深蓝色布块包裹严实的方块,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找到军工厂。
军工厂门口的战士身子笔直手拿□□,眼神询问燕哲来历。燕哲从口袋里拿出专用的本子在上面写道他想要找一下邵舟平同志。
小士兵看着伸到眼前的本子面上一红,他不认字啊!
作者有话要说: 卡文,抱歉了!!!上一章最后有点bug,今天搜了一天资料才发现在镇上不是那么容易能买房子的。那时候基本都是单位分房或者农村自盖房。怪我无知,把这个bug修改了QAQ
支持(綄本神站)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