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襄王有意,神女无情,燕汐生不止一次回绝了杜仲臣。
杜二公子却是个长情的,不仅没有放弃,反而越挫越勇。
燕汐生无法,只好想了个权宜之计,提出,若是要他应了也不是不可,但要他杜仲臣凭着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功名。
当然,燕汐生是低估了杜公子的痴情和才气。
杜仲臣得了允诺,自此刻苦攻读,几乎要悬梁刺股。为表衷肠,还遣走了屋里伺候的6个丫鬟。
杜大人和徐夫人看到儿子肯努力上进,没有不高兴的,只当他是长大成人明白了事理。
杜仲臣苦读数日,在正月里着了凉,加上体力不济病倒了,母亲徐夫人亲自来探病。杜公子烧的迷迷糊糊,口中还念念不忘喊着‘汐生’。
徐夫人听了心道不好,却只当是哪个青楼楚馆的风尘女子,当即抓了儿子的贴身小厮严加拷问。
小厮本就胆小,三言两语就把他出卖了个干净。
徐夫人得知自己的小儿子心心念念的竟然是个男人,立刻就昏死过去。
杜大人倒还沉得住气,这事不能张扬,把杜公子禁足在家里,把知情不报的小厮杖毙了。
徐夫人醒来后,就开始为儿子物色妻子人选,希望能挽回儿子那颗误入歧途的心。
可惜杜公子那些狐朋狗友是知道内情的,这件事在上京纨绔中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婚事就有些艰难。
杜大人无奈,一边想办法平息舆论,一边给儿子张罗亲事,也只能退而求其次找那些门第不显或根基不深的。
向晚能够雀屏中选,确实是因为在一众人选里,俞大人的官位最高,至少还能全了脸面。
谢姨娘当时出门打听,也只能是派了府中的婆子,自然耳目不明。
杜府好不容易和俞府说成了亲事,连相看都省了,就怕中间出什么事端。
杜仲臣被禁足之后,在17岁上中了进士,却没想到燕汐生离开了上京,从此杳无音信。
他于是立志为了汐生终身不娶,直到等到他回来。
杜老爷无法,只好在大婚当日谎称抓了燕汐生逼他就范。
刚拜过堂,杜仲臣就得到消息,有人在上京的码头看见了燕汐生。
杜仲臣来不及更衣,穿着喜服就跑去了码头。
杜老爷大怒,派了府里家丁四处搜寻,在向晚归宁当天终于在一处客栈里找到了人。
杜仲臣回府就被打了一顿板子,然后才被抬回了玉竹居,杜老爷也是怕他再跑出去。
这些前情,向晚虽然不知道,但也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左不过是些杜二公子的风流债。
至于接下来是走是留,向晚还要好好考虑再做决定。
只是没想到,前两天还相安无事的徐夫人当晚发难,就帮她做出了选择。
向晚去上房请安的时候,大少奶奶王氏正和婆母商量重阳节家宴的事,三少奶奶还没有到。
向晚正准备躲在后面当她的小透明,冷不防,徐氏一看到她就横眉立目起来。
“你相公如今还在病中,你不知道留在房里照顾,来这里做什么?我听说,仲臣他现在竟还躺在书房,连午膳都不曾用,礼部侍郎府上出来的姑娘,就是这等好规矩?”
向晚听了都有想笑的冲动,这不讲理的人反倒说她无理,既然人家踩到了自己头上,总得有所表示才行,自己就算是个软柿子,也是有刺的。
“夫人是怪我没有照顾好二少爷?还是怪我没有礼数?”
徐夫人本就是心疼儿子挨了打,有火没地方出,就随口教训了向晚几句,却想错了这个闺名不显的俞府庶女,一时间竟被问的哑口无言。
“夫人若是怪我没照顾好二少爷,可得容我申辩一二。向晚自打归家已经三日,直到今日才有幸见到自己相公,对他的饮食起居脾性喜好难免生疏。二少爷被抬回玉竹居的时候人虽萎靡,却是醒着的。向晚推测二少爷既然吩咐了下人安排他到书房休息,自有他的道理,这出嫁从夫一则,向晚还是省得的。再则,虽不知道二少爷犯了什么样的大错让老爷动怒打了板子,但向晚作为媳妇都深感愧疚,只有代二少爷到夫人跟前尽孝才能心安。”
“听说二少爷身体欠安不能陪我归宁,我娘家父母甚是惦念,还特意送来了药材给他补身,媳妇儿中午就已经吩咐厨房熬了补汤,等回去就服侍二少爷用了。”补汤是熬了不假,却是给自己准备的。
“好了好了,看把你能的,母亲不过白说了你几句,就恁多话,还不赶紧回去照顾二弟去。”大奶奶看场面太过不像,担心收不了场,赶集插了话。
“那你就先回去吧,这几天也不用过来了,在房里好好照顾仲臣我儿。”这就是变相的禁足了。
“是,媳妇儿告退。”向晚占了理,倒也没真的动怒,自己回嘴这件事,往严重了说可是忤逆,可是事关父母声名,要是不反击,就坐实了俞府姑娘不懂礼数,不事亲夫的罪名。
徐氏那边已经憋的老脸通红,她没想到一个三品侍郎家的庶女敢直接出言顶撞自己,关键是理亏的却是是自家:新郎官落跑,连三朝回门都没去。到底谁没有礼数,答案不言而喻。
大少奶奶王氏却在心里感叹,婆母这次输的难看,以后内宅怕是不能太平了。这俞氏,是打算鱼死网破?
支持(兰兰文学 )把本站分享那些需要的小伙伴!找不到书请留言!